陽臺種菜“熱”下去,須邁過三道坎
將發了芽的蒜頭種到土裡,一週之後,蒜苗就可以採收了。清水洗淨下鍋翻炒,從陽臺到廚房的短短距離,成功鎖住了蒜苗的“鮮嫩”。“鮮嫩”二字,也成爲“90後”深圳女孩鍾柳對陽臺種菜的第一印象。
陽臺種菜,原本是城市中老年居民更偏愛的興趣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們居家的時間明顯增多,越來越多像鍾柳這樣的年輕人開始嘗試在陽臺種菜,這一小衆的興趣經濟也因年輕人的加入而變得火熱起來。
年輕人喜歡上陽臺種菜的原因有很多。種菜帶來的治癒感、成就感、新鮮感,年輕人個性化的展示,社交朋輩效應等,都可以成爲一個年輕人開始種菜的理由。而城市居住環境的改善、互聯網購物的普及、市場大數據的應用、農產品上行的日漸成熟,也爲陽臺種菜經濟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對於城市居民來說,陽臺種菜有很多好處。例如,吃上新鮮的果蔬。在侍弄蔬菜果苗中享受勞作的樂趣。觀察植物發芽、開花到結果,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從而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和生活的煩惱。還能進行親子教育,增進一家人的感情等。
從農村農民角度來看,陽臺種菜也有諸多益處:例如,陽臺消費提高了農產品溢價,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賣給陽臺消費者的種子單包數量雖少,但價格更高。種苗不再是論批賣,而是論株賣。通過線上平臺,也拓寬了農民賣種子的渠道。同時,陽臺農業帶動了人們對農業耕作的熱愛,不少城市居民還到城郊農村地區認養土地、認養大棚等,訂單式購買讓農民的收入更有保障。
陽臺種菜在精神、經濟、社會方面的價值都可圈可點,擁有當前的熱度也就不難理解了。不過,要讓陽臺種菜的時尚持續“熱”下去,還需要一些“冷”思考,將現實中面臨的潛在風險進行通盤考慮。只有正視並解決好如下三個問題,陽臺種菜這一興趣經濟才能平穩健康發展。
首先是城市環境問題。陽臺種菜是好事,但不應該成爲意外發生的源頭。前幾年,“陽臺花盆墜落,砸傷路人”的事件時有發生。陽臺種菜也涉及到使用花土花盆,有的居民爲了讓蔬菜得到更多陽光,將種菜設備放置在空調機箱位置或者開放陽臺的邊沿,遇到颳風下雨,可能就有墜落風險。目前,高空拋物已經納入刑法處罰,無論是爲己還是爲人,陽臺種菜都應將安全放在第一位。與此同時,種菜種豆免不了施肥澆水。不少種菜人認爲自制肥料更健康,選擇利用廚餘果皮等材料自己漚肥。自制肥料雖然物美價廉,但很容易產生異味、招來蚊蠅。此外,大量澆水還可能引發陽臺滲漏。說到底,陽臺種菜是一項陶冶情操的個人興趣,如果引發鄰里不睦,樂事最後變成了煩惱事,也違背了自己種菜的初衷。
其次是進口種子問題。據筆者觀察,在一些電商平臺,不少商家打出了“進口種子”的宣傳語來吸引消費者,而很多陽臺種菜愛好者,也很樂意嘗試國外的一些特色品種。滿足消費多樣化的需求無可厚非,但進口種子的引進並不簡單,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根據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企業進口種子需要嚴格遵守檢疫規定,防止植物危險性病、蟲、雜草及其他有害生物傳入境內。從事種子進口業務的,除具備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種子進口許可。進口種子還要專種專用,制種的只能限於制種,其產品不得在境內銷售。銷售進口種子的商家應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不能因爲陽臺種菜的種植規模小、數量少、不易被發現而心存僥倖。
第三是假冒僞劣問題。種子出芽需要時間,但商家的理賠期是有限的。線上商家的理賠期一般爲7至15天,不少商家還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從播種到收穫的長週期,給少數商家種子造假提供了空間。業內人士反映,有的不良商家以稀有品種爲噱頭高價售賣種子,實際上則將不對板的種子進行高溫滅活後再售出,這樣的種子根本種不出來。除了種子之外,種菜還需要土和肥,有的商家以次充好,產品來源不明,種菜新手往往也無從考證。這些不良的市場行爲,還需要行政部門的積極管理以及平臺和行業的監督約束,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
親近自然是人類的本性。特別是在我國這樣擁有悠久農耕文明的國家,綠色的田園自古以來都是人們心靈的休憩之地。陽臺種菜,既能讓城鎮居民得到精神撫慰,又能連接起農村和城市、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值得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同時,這一興趣經濟的逐漸完善和專業化,仍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平臺、商家、農戶和消費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 呂珂昕
來源:農民日報
圖片:網絡
監製:李朝民 編輯:倪楊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