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青龍村:邁過“三道坎”走出“致富路”
紅網時刻新聞通訊員 張金華 廖南奇 張家界報道
“地無三尺平,出門就爬坡”……羣山連綿的張家界市桑植縣利福塔鎮青龍村,山大人稀、人多地少、基礎落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村”。如今,再看,52戶180人穩定脫貧並逐步致富,村集體經濟突破40萬元大關,先後獲得桑植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範點、桑植縣基層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張家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張家界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南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等榮譽。青龍村交出了亮眼出彩的脫貧答卷,還交出了羣衆滿意的共富答卷。
青龍村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利福塔鎮東北部,全村總面積8.8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小組,646戶1748人,設有黨總支部1個,黨支部2個,黨小組4個,黨員65人。從過去的“空殼村”到如今的“產業村”,青龍村的蝶變之路走得步履鏗鏘、踏實有力。“任職近五年,邁過‘三道坎’,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一路走來,村黨總支部書記伍永清覺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走“黨建引領”之路,邁組織鬆散之“坎”
2017年4月,伍永清任青龍村書記。班子組織弱化,經濟基礎薄弱,公共服務設施破舊……如何打破現狀,摘掉“空殼帽”?剛上任的那段時間,伍永清反覆思考。
爲解決傳統農村組織管理鬆散難題,村黨總支部決定以提升黨組織凝聚力爲導向,探索黨建創新工作的新路子,推行“3+2+2”工作模式,即活動陣地紅色化、組織生活實效化、黨內民主規範化,黨小組+產業基地,黨員+農戶。增強黨內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將黨小組設立在產業基地上,分別設立了小香薯、藤椒、葛根和綜合協調4個黨小組,每一個小組負責一個產業基地,每一名黨員按照“就近、就熟、就便”的原則至少結對聯繫一個脫貧戶,通過黨員帶一戶、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片,充分發揮出黨建引領發展的乘數效應。
走“村社合一”之路,邁產業薄弱之“坎”
青龍村地表崎嶇、土壤貧瘠、岩層保水性差,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通組道路和產業路還沒有硬化。缺地、缺人、缺錢、缺路都制約着青龍村產業發展。
爲逆轉這些劣勢,在困境中尋“出路”,青龍村“兩委”成員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前往深圳等地考察學習,邀請張家界市、桑植縣農業部門10多名專家實地考察,和老黨員、老幹部、“土專家”研究討論,最終選定以小香薯作爲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隨後,青龍村積極探索實施“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村社合一”發展模式,成立桑植縣龍飛種養專業合作社,村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負責人,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租金、務工工資和年底分紅的三大“社-民”利益聯結機制,按照補短板、強優勢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特色發展之路。
發展伊始,老百姓不理解,認爲農村司空見慣的紅薯怎麼可能發展成產業。面對質疑,村書記伍永清沒有動搖,而是一馬當先,“5+2”“白加黑”的深入田間地頭義務勞動。“兩委”班子和黨員們也緊隨其後,“向石旮旯要糧,在石縫中要地”。村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慢慢化質疑爲支持,紛紛加入開荒,擰鋤頭、除雜草、移大石,全村上下一心,硬是開墾出一片200多畝的荒地。
面對缺金少路的困境,村支兩委積極與縣鎮兩級政府和行業部門彙報申請,抓住桑植縣“兩有四個一”產業建設項目和縣委組織部村級集體經濟扶持項目契機,成功爭取到兩筆共50萬元的啓動資金和產業路建設項目。爲解決缺少青壯年勞動力的難題,村支兩委一方面購進耕地機、開溝機、挖果機、覆膜機等一批小型農機,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另一方面組織老、弱、病、殘羣體到合作社參與較輕強度的勞動,並優先照顧家庭困難戶務工,讓弱勢羣體優先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多虧村裡產業搞得好,我也能脫貧,如今家裡的生活也有了很大起色。”正在田間勞作的馮安雲談起“小香薯”,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馮安雲是村裡的低保戶,身患多種疾病,勞動能力弱,丈夫和兒子也都是肢體殘疾人。通過在合作社務工,一家人每年能增收一萬多元,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像馮安雲這樣通過在村合作社務工穩定增收的脫貧戶還有很多。截至2021年,青龍村已累計開荒和流轉土地600多畝,累計支付土地租金5萬元,帶動110餘人就業,發放工資50多萬元,實現產業分紅30多萬元,爲全體村民分發香薯面等實物價值超過30萬元,發展成果正惠及全體村民。
走“延鏈補鏈”之路,邁後勁疲軟之“坎”
隨着種植規模和產量的增加,小香薯的銷售逐漸成爲擺在村支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面對困難,村支兩委並沒有消極等待,而是積極建鏈延鏈補鏈,鏈式聯動發展,一條集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微型產業鏈逐漸成形。
生產方面,青龍村破除單一銷售小香薯原產品模式,拓展小香薯粉、香薯麪條、脫水小香薯葉幹、小香薯酒等系列產品,有效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壯大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青龍村積極探索藤椒、葛根、小龍蝦養殖等特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逐漸形成了一主多特的產業發展格局。儲存方面,青龍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張家洞組天然溶洞作爲倉儲基地,有效解決了紅薯長效保質問題。運輸方面,青龍村自購三輪車和單軌柴油運輸線,實現從田間地頭到天然溶洞的機器運輸。
2021年5月,張家界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工作隊的到來讓青龍村小香薯的銷售往前邁進一大步。在後盾單位的牽線搭橋下,第一書記王波和村書記伍永清積極帶隊參加2021年全省文旅產業博覽會,與鄉滋味、九天食品等6家企業達成長期合作協議,推廣小香薯系列產品,並通過省鄉村振興局832平臺線上銷售產品。第一書記王波也積極與郵政物流洽談協商,解決銷售物流貴的問題,有效拓展產品銷售半徑,小香薯系列產品成功銷往新疆、東北等地。一系列延鏈補鏈的措施有力拓寬產品銷路,青龍村系列產品銷售額從2019年的18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30萬元,再到2021年的44萬元。青龍村實現了華麗蝶變,成爲了遠近聞名的產業強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青龍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探索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優化產業佈局,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科學有效、農民受益的產業振興之路。
展望未來,青龍村將深度挖掘開發得天獨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讓村民們吃上旅遊飯、發上生態財、鼓起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