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罩下的原理:戰機供氣系統

美國海軍教練機T-45有供氧問題,不少飛行員感到不適。(圖/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航空隊最近諸事不順,T-45蒼鷹教練機(Goshawk)不斷的被投訴供氣設備出了問題,以致飛行員集體罷飛,但是海軍卻又查不出明顯的機械原因更糟的是,現役戰機F/A-18大黃蜂(Hornet)也傳出類似問題,真的使美國海軍困擾不已。

防衛即時報(Breaking Defense)報導,一開始是1組飛行員(1名教官與1名學員)投訴,當他們駕駛T-45教練機在高空飛行時,會有「輕微頭痛」類似高山症情況, 不過在那一場的訓練過程中,92名飛行員只有1組出現這個問題,因此海軍醫生認爲,頭痛僅只是因演習訓練造成的心理壓力。但是在當消息傳出來以後,愈來愈多的T-45飛行員也提出了類似的情況,他們先前是自己隱忍沒有呈報而已。同時,F/A-18的戰鬥機飛行員也出面投訴,顯然已不能簡單的視爲個案與壓力因素了,因此美國海軍決定謹慎應對,限制訓練飛行的高度與G力,飛行高度限制在3千公尺以下,G力最高不得超過4G。

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而不是治本方法,找出供氣設備的問題纔是上策,因此美國海軍舉行特別會議,以瞭解飛行員的各種意見

現代戰機都會飛到極高的空域,因此呼吸面罩要能提供足夠的新鮮氧氣。(圖/美國空軍)

在1950年代,戰鬥機剛剛進入噴射時代時,當時戰鬥機會使用瓶裝液態氧(LOX)爲飛行員供氣,包括F-86、F-104戰機都是如此。但是瓶裝液態氧體積很大,存量也有限,會限制飛行員的巡邏時間,而且要是在作戰中,液態氧瓶被擊中也有爆炸的危險,因此後來就發明機載製氧系統(On-Board Oxygen Generation System,OBOGS),這系統是在由飛機引擎進氣口導氣,經過壓縮與過濾,供應給飛行員呼吸,因此只要飛機持續飛行,座艙裡都會有足夠的氧氣。這種供氧方式也應用在直升機運輸機長程客機當中,這個技術已相當地成熟。

機上製氧設備的意示圖,空氣從引擎進氣口而來,經過壓縮和過濾提供給飛行員,並帶起飛行員吐出的二氧化碳。(圖/F-16.NET)

因此,飛行員要是覺得呼吸困難,其中一種原因就是在過濾空氣的環節中出了問題,可能是空氣遭到污染,以致引擎產生的廢氣(特別是一氧化碳)混進了供氧系統當中。但是最近T-45教練機飛行員的證詞是,當飛機降低到3000公尺以下的空域時,情況就會好轉,因此這不像是空氣遭到污染所造成的。

T-45、F/A-18的供氧問題似乎還不太相同,先前說到供氧系統從瓶裝液態氧換成機載製氧,但是爲防萬一,仍然保留了瓶裝液態氧做爲製氧設備故障時的備用。在F/A-18的供氧問題上,飛行員在改成瓶裝液態氧就會好轉,但是T-45教練機即使換成瓶裝液態氧仍然沒用,頭痛依然持續。

飛機老舊可能是問題核心, T-45機隊平均年齡是17歲。早期的T-45A製造於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其中69架仍然在使用,雖然多數已升級至T-45C水準電子設備。但是供氧設備不屬於性能提升的部分。而且T-45交付時間差距很大,這意味着T-45的年齡差異很大,從8年到20年不等,目前還沒有人提到機齡與供氧問題的相關性。

供氧設備之所以這麼難調查,因爲缺乏客觀的量測機制,目前的證據都來自飛行員的感受,但是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有些人渾然不覺,有些人就特別難受。難受的原因究竟是壓力、疲倦,或者真的是氧氣問題也不容易判斷。

因此美國海軍醫療單位建議,似乎有必要設計供氧設備的空氣品質檢測器,至少氧含量與有毒氣體比例能夠實際呈現,取得可信的線索,才能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