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交通大學醫工強強聯手 跨域邁步大未來
文/謝明彧
工程名校聯手醫科頂大,如此夢幻組合終於成真!揹負着所有人的期待,陽明交大首任校長林奇宏宣示,學校不僅要做未來領域的獨角獸,更要透過「跨域創價」的實踐,進一步「發明未來」!
2021年,臺灣高教界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過於2月1日正式合校的陽明交通大學,工程名校聯手醫科頂大,被視爲劍指最有機會成爲臺灣下一座護國神山的「智慧醫療」產業。
陽明交大的合校,看似強強聯手、風光無限,但其實,外界也不是沒有暗地看衰的聲音。
某頂大前主管就不諱言,兩校距離、科系、校風都有差,到底真的會變成「一所」陽明交大,還是光磨合就拖上好幾年,淪爲「兩個校區各自爲政」的陽明+交大?
扛起重責的,是陽明交大合校後的首任校長林奇宏,曾任陽明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教授及研究所所長,也曾任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授、交大臺聯大系統副校長,以及臺北市和新北市的衛生局局長,是少數兼具兩校服務經驗及政府行政歷練的學者。
在就任典禮上,林奇宏表示,目標100天后產生「具10年願景的3年計劃藍圖」。7月1日,就將滿百日(以工作天計),到底陽明交大將走往哪個方向?
「我們不只要做未來領域的獨角獸,而是『發明未來』!」在《遠見》專訪中,林奇宏開宗明義地說出他對未來陽明交大的人才想像。
林奇宏認爲:「陽明交大不只醫學和工程兩個學院,學校的未來,更不應該只由校長個人的專長來定義。」醫工強強聯手,確實是陽明交大的一大優勢,但要達成這個目標,更寶貴的是「跨域創價」的人格養成。
臺灣高教對於學生的培育,過往着重在「專業養成」,但如果陽明交大的未來,是希望透過跨域整合,進軍潛力產業,那就不能只有專業,更要培育「願意做夢的人」和「能夠整合的人」。
「當專業、做夢與整合結合在一起,纔會具備『跨域創價』的能力,這也纔是讓陽明和交大能夠成爲一所偉大大學的核心,」林奇宏強調。
這個名爲「一樹百穫計劃」的陽明交大未來藍圖,共具備十個面向,鎖定的不只是科系跨域,更多是對未來人才的養成。
林奇宏舉例,9月開始,陽明交大將全面改造「博雅教育」,以「專業教育」「通識教育」「研習教育」和「社羣教育」的四位一體架構,從學生的人格開始形塑起。
「專業教育」包括原本的主修、選修、跨域或不分系課程和學程,是累積本門專業基礎;「通識教育」以「人文與科系互補」爲核心,包括語言、寫作、溝通等,帶領學生理解本門專業未來怎麼運用;「研習教育」則包括實習、講習等服務課程,讓學生接觸社會議題與使命責任;最後的「社羣教育」,則是住宿、體育、藝文、國際視野等生活素養的培育。
林奇宏進一步解釋,很多人以爲醫工聯手是單純兩種專業的結合,但應用最後都是在「人」身上,「如果不瞭解人性倫理、團體合作,醫工聯手只會淪爲空談。」
林奇宏曾有第一線的政府行政經驗,看到要做好醫療,不只是醫學,還有法規、財務、保險、政策、公衛等面向,「如果只是期待學生當一個每天看病的醫師,或許hardcore的醫學教育就夠,但如果目標是跨域創新、智慧產業,就必須擁有各種周邊認知,這樣纔會做夢、懂整合。」
回到一樹百穫計劃,林奇宏表示醫學與工程會是未來核心優勢,但不代表跨域創價只能有「生醫×工程」的選擇。例如科法所可以成爲相關領域的倡議者;或智慧醫療熱門,但產品要成功,不只技術專業,財務規劃、行銷推廣,都需要管理學院的人才加入;而人文背景去參與預防政策、社會服務等面向,更能讓防疫全面有成。
「但陽明交大的師生,能否想到這些機會點?願不願意投入?」林奇宏說,這不只要專業,更需要理想,並連結不同專業人脈,「這就要靠博雅教育來墊基,也是爲何一樹百穫計劃,最先推動的是博雅教育改造。」
林奇宏說,未來陽明交大,學習會從專業面、工具面,轉向議題面,引導師生一起想像「可以做出發揮的議題」,透過議題貫穿不同學院,讓學生髮現自己在當前社會議題上,能做出哪些貢獻。把過往單向垂直式的學習路徑,轉化爲矩陣式(matrix)橫向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