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提鋰產業迎發展拐點 *ST鹽湖恢復上市進入衝刺階段
(原標題:鹽湖提鋰產業迎發展拐點 *ST鹽湖恢復上市進入衝刺階段)
7月7日,*ST鹽湖發佈2021年半年報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0億元-22億元,同比大增44.69%-59.15%。
公司還披露了《恢復上市保薦書》《恢復上市覈查報告》等系列公告,正式向深交所提交了恢復上市相關補充材料。至此,*ST鹽湖恢復上市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自去年5月暫停上市後,*ST鹽湖在“鉀+鋰”兩大核心產業持續發力。作爲鉀肥龍頭企業,公司的氯化鉀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另外,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及政策面的支持,鹽湖提鋰產業迎來發展拐點,公司旗下的碳酸鋰產能不斷增加。
與此同時,鹽湖提鋰板塊的股價也持續走高。7月7日,久吾高科、中鋁國際、國機通用、南方匯通等概念股均報收漲停。
蓋世汽車研究院研究員王顯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鹽湖提鋰板塊受市場關注度高,主要與新能源汽車、儲能業務增長態勢良好,導致原材料供不應求、部分材料漲價有關,通過鹽湖提鋰方式,能夠滿足碳酸鋰電池產品原材料配套份額快速提升。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市場供需情況來看,氯化鉀和碳酸鋰的價格均有上漲空間。隨着*ST鹽湖進入恢復上市倒計時階段,鹽湖提鋰概念的熱度有望延續。
兩大核心業務恢復盈利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ST鹽湖主營業務氯化鉀產銷穩定,旗下控股子公司藍科鋰業的2萬噸項目部分裝置已投入運行,碳酸鋰產量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同時,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報告期氯化鉀及碳酸鋰產品價格上漲,公司業績提升。
2019年以來,*ST鹽湖通過重整,保留了鉀、鋰兩大核心業務,實現輕裝上陣,盈利能力全面恢復。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0.17億元,實現淨利潤7.9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15.03億元,同比大增632.95%。
今年以來,受全球新冠疫情及通脹等因素影響,全球農產品價格上行,推動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需求,近期氯化鉀、磷酸二銨等鉀肥及磷肥價格持續上行。7月1日,*ST鹽湖將7月份氯化鉀價格上調320元/噸後達到2770元/噸,較6月份報價2450元/噸上漲13%。國際市場氯化鉀價格也同步上漲,供給到國內的氯化鉀也比較有限。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望實現46%的增長。受此影響,作爲鋰電池關鍵原材料的碳酸鋰價格不斷上漲。
生意社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年初,電池級碳酸鋰及電池級氫氧化鋰報價分別爲51500元/噸和49000元/噸;7月6日,電池級碳酸鋰最新報價爲85000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已達到93000元/噸,較年初已分別上漲65.05%和89.80%。
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從新能源汽車“十四五”規劃來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會不斷增加,碳酸鋰將處於需求偏緊狀態,價格將持續看漲。*ST鹽湖碳酸鋰產能不斷增加,其經營業績有望增長。
鹽湖提鋰產業迎來拐點
*ST鹽湖的碳酸鋰行業迎來最好的發展時機。今年5月20日,《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規劃及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通過國內專家評審,爲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提供了依據。此後,“鹽湖提鋰”概念板塊一路高歌猛進,掀起多輪漲停潮。
“2021年將成爲國內鹽湖提鋰產業發展的拐點之年。”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在鋰需求快速增長以及國內鋰資源開發受到重視的背景下,預計國內鹽湖鋰資源的開發將加速,國內鹽湖提鋰企業遠期產能規劃達到30萬噸,未來有望佔據全球鋰供應的20%以上,成爲全球鋰供應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18年至2020年間,*ST鹽湖碳酸鋰銷量保持在1.1萬噸水平,是國內鹽湖提鋰企業中碳酸鋰出貨量最高的公司。
據最新消息,隨着氣溫上升、鹽湖提鋰技術持續改善及新建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的試車試生產,藍科鋰業的碳酸鋰單日產量已從40多噸提升至100噸。據*ST鹽湖相關人士介紹,公司新建的2萬噸產能先行利用擴產項目中的部分裝置與現有1萬噸/年碳酸鋰車間進行融合生產,生產情況穩定。公司預計,新建的2萬噸產能將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並釋放產能。
中信證券認爲,隨着《行動方案》的推出,在企業提鋰技術不斷成熟、鋰價再度進入景氣週期的推動下,中國鹽湖提鋰產業將再次進入擴張期。鹽湖提鋰路徑符合鋰行業“低碳綠色”和“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在更長週期內具備很強的成長性和確定性。
“《行動方案》的落地,可緩解我國鋰鹽原料對外依賴的情況。”卓創資訊分析師韓敏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國外原料供應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加快鹽湖提鋰發展,能夠進一步掌握原料自主權,對鋰電池產業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