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4分之3是「金融文盲」 詐騙、投資陷阱讓你荷包守不住

標普調查發現,亞洲近4分之3成年人是金融文盲,對通膨、風險分散等基本貨幣觀念一知半解。(示意圖/CFP視覺中國)

文/臺灣銀行家

知識教育普及、金融業發展蓬勃的現代,人們的金融知識卻無法跟得上產業演變的腳步,嚴重影響金融市場秩序,因此金融教育成爲各國重點推動的必要項目。

提高金融識字率與金融涵養(FinancialLiteracy)是聯合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2003年起推動的全世界計劃國際社會一直將金融知識教育視作提升國民關鍵生存技能、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信心的重要基石。特別是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危機後,經合組織、世界銀行、20國集團等國際組織深刻總結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各國對於推動國民金融知識教育愈來愈重視。

掃除金融文盲 保障自我權益

根據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金融與每個人的生活雖愈來愈密切,但當代「金融文盲」的嚴重程度卻令人難以想像。在美國,10個持卡人有4個不知道卡息多少,甚至也不懂循環利率的可怕;而劍橋大學做過研究,發現約有9,000,000的英國人是徹底的「金融文盲」。哈佛教授佛格森(Niall Ferguson)則指出,金融知識匱乏不限於一般大衆,他在哈佛MBA班的學員有許多居然不知道名目利率和實質利率有什麼不同。他認爲像英美這種高度金融化的社會,國民的金融程度卻不夠水準,將來他們又怎麼能保障自己的權益呢?

而在臺灣金融詐騙案例更是層出不窮,「投資2,000元買比特幣,每週都可配息20%的高利潤」,有不少民衆都收到這樣的Line簡訊,許多人對於虛擬貨幣可能只是一知半解,道聽塗說的結果就是掉入詐騙陷阱,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別是金融科技日新月異,常常都有新的金融應用服務,這時候如何提高金融涵養與識字率,這樣的重要議題不只是全球所關注的,更是臺灣需要強化的!

若是忽略掉「金融識字率」,一不謹慎還可能會釀成金融海嘯危機。先前,由於人們的金融知識不足,因而對專業的金融管理官員及從業者,遂產生奇特的敬畏、羨慕和信任。殊不知整個金融領域,就在人們普遍都是「金融文盲」因而盲信的時代氣氛下,逐步惡化,終於製造出全人類都嚴重受害的金融海嘯及全球經濟深度衰退,追究其原因也就是因爲金融識字率的不足,多數的人只是盲從的購買高報酬率的金融商品,卻不知背後會產生的高風險。

聯合國提出過普惠金融的概念,要讓所有人更平等的享受金融服務,而APEC也特別彙整過往經驗,先前曾出版《2011至2015年的普惠金融倡議進度評估報告》,分析會員體對普惠金融的發展意象。主要結果包括:經濟體支持APEC應自行定義普惠金融,作爲後續討論政策共識及追蹤施行成效之依據;數位金融作爲擴大金融服務的手段,APEC應檢視其發展以支持金融包容性。調查也指出,各國在促進金融包容性的行動上,「強化金融素養教育」仍須加強。

美英立法推動 強化金融教育

隨着各國金融消費規模的不斷增加和金融創新的快速發展,金融商品或服務日益複雜化,金融知識教育作爲對消費者的一種預防性保護,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和強化。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都先後制定實施了金融知識教育國家戰略,大力推動國民金融知識教育,甚至連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也日益意識到加強國民金融知識教育的重要性,着手規劃和實施本國的金融知識教育工作。

美國政府即相當注重此議題,並通過立法加強國民金融知識教育。美國國會已通過《公平和準確信用交易法》,根據該法第五章〈金融掃盲與教育促進條例〉,美國建立了金融掃盲與教育委員會(FLEC),實施提高國民金融素養與教育的國家戰略。目前該委員會由財政部聯合美聯儲、金融消費者保護局、農業部、教育部等20個聯邦政府機構及組織參加。該委員會制定了美國首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掌握未來:金融掃盲國家戰略》,回顧總結了金融掃盲情況,提出了未來開展金融知識教育的重點領域。

該委員會之後發佈修訂後的金融教育國家戰略《促進美國的金融成功:金融掃盲國家戰略》,作爲落實金融教育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內容,該委員會提出「及早開始金融教育」的倡議並組織實施。委員會認爲,在年輕人關鍵的發展時期及時講授金融知識,可以影響他們今後如何管理財務事項,而小學時代是開展金融知識教育的機會窗口,持續獲得金融教育的學生也體現出對金融行爲越來越負責任。至今美國50個州全部設立了中學經濟課程標準,其中有45個州都要求實施,看得出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英國也是積極制定並實施金融知識教育國家戰略的國家之一,根據《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英國金融服務局(F S A)制定並實施國民金融知識教育戰略規劃。2006年,FSA制定了英國首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計劃,並以此爲依據加強對學校金融教育。之後英國就將金融知識教育內容納入中學課程,並將有關科目確定爲必修課程,同時針對青少年組織設計金錢意味着什麼」、「我的資金計劃周」等金融課程,這些項目具體內容包括金錢的概念及作用、金錢的來源支出、金錢管理、消費與預算、金融活動中的責任意識等。爾後英國依據《2010年金融服務法案》成立消費者金融教育局(CFEB),之後更名爲貨幣諮詢服務公司(MAS)承擔了FSA關於金融教育的職責。MAS將金融教育重點放在青少年教育領域,並設計開發專門針對青少年的App,吸引年輕人接觸金融應用服務。

日本培養儲蓄習慣 臺灣輔導特定族羣

日本則早在1950年代,就在學校中通過「兒童銀行」模式宣傳儲蓄知識,「兒童銀行」允許學生通過學校在金融機構存取款,並享受存款利息的稅收豁免待遇,以此培養學生的儲蓄習慣。目前,日本金融知識教育由日本金融廳,算是日本金融監管的最高行政部門和金融服務全國委員會共同負責。日本金融廳除發佈《金融與經濟教育議程》,並建立了首個金融教育國家戰略,亦建立了由專家和相關政府機構和組織官員參與的金融教育研究組

2013年該研究組設定了未來金融教育計劃,要求加強包括學生在內的全部人口的金融知識教育。金融服務全國委員會積極推動將金融知識教育納入學校課程大綱。2007年,該委員會公佈了〈金融教育規劃:如何培養社會生存能力〉報告,指出了在學校引入金融知識教育的最有效方法,提供中小學每門主要課程中金融知識教育的範式教學方法。在日本教育部公佈的全國教學大綱中,金融知識教育採用跨學科教學方法,融入於社會科學、家庭經濟學、德育課等中小學科目中,小學、初中、高中亦開始執行新的課綱,隨時學習最新的金融知識。

臺灣也應該從各個層面來提高金融識字率,特別是從小培養金融知識,除了都會區有比較多這樣的課程外,政府也開始注意到這樣的議題,金管會更是要求金融總會應該要設計一些課程,未來不僅針對偏鄉地區、原住民地區、銀髮族給予特別的金融知識輔導,期望能提高全民金融識字率,也可提升國家競爭力!

金融教育與投機理財大不同

但有一點必須釐清的,強化金融教育絕不能與窄化的投資理財並論。目前的確有些國家以金融教育爲名,但卻以教導人們如何炒股賺錢爲實;投資理財的議題,經常和投機相連,導致多數人對於投資理財很害怕,金融教育要教的不是這種似是而非的知識,而是要教導人們對個人金融理財要有權利意識和責任意識,也要有判斷力。近年來,耶魯大學金融教授許勒(Robert J.Shiller)的許多觀點日益受到重視,他的觀點之一就是「金融民主」。只有一般人金融判斷力增強,整個金融服務領域纔會進步,金融風險纔會降低。金融教育、金融判斷力、金融賦權、金融民主、金融共同福祉這纔是一脈相連的目標。

許勒教授早已指出,由於近代資訊管理科技的進步,如果妥善運用,金融福祉早就有極大進展。但因金融民主和金融賦權不夠,整個金融秩序反而成了投機詐欺及無能更甚、風險更高的領域。金融教育之目的,不只是教人賺錢理財,應是要教人更大的民主與福祉。

▼臺灣銀行家6月號雙封面。(圖/金融研訓院提供)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