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17國「蛋雞非籠飼政策」評比 臺灣政策停滯未轉型

爲保障人與動物健康,提升蛋雞動物福利,新國會已有多位立委表示將跨黨派合作,督促政府從「禽流感防治禽舍改建+蛋雞友善飼養+強化產銷穩定供應+鼓勵青農返鄉+雞糞空污等污染防治」提出五合一的前瞻政策引導。 (實習生溫予菱攝)

爲了解亞洲各國是否重視友善畜牧,亞洲各國動保組織召開國際記者會公佈蛋雞動物福利「非籠飼」政策評比,亞洲一年飼養超過30億隻蛋雞,近9成終生被關在格子籠裡,被剝奪一切自然天性與需求,經濟動物福利涉及人與動物健康風險、人畜共通疾病防堵與食品安全,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不斷呼籲各國政府必須重視、改善的重要議題。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臺灣自2012年開始推動蛋雞友善飼養,當時超前許多國家。然而隨着全球對經濟動物福利的重視,近來亞洲各國皆有突破性進展,相比之下臺灣近5年政策幾乎停滯,政府沒有明確轉型政策引領檯灣蛋雞產業轉型,因此未能擠進蛋雞動物福利前段班。

臺灣在「非籠飼轉型措施」指標有得分(16分),但仍與前一名韓國(22分)有段距離,必須有更積極的政策引導措施,纔能有效促進產業轉型。而在「蛋雞動物福利規範」上,雖然臺灣早在2014年就已超前公佈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卻僅爲鼓勵參考性質。

近幾年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陸續超越,制定更嚴格的蛋雞動物福利規範,亦即當其他亞洲國家都在進步時,臺灣政府卻怠慢鬆懈,未能保持領先。

農業部雖已訂定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提供友善蛋農低利貸款、友善雞蛋生產系統標示等多項措施,但因爲缺乏明確的政策目標、轉型計劃與落實期程,以致多數蛋農仍觀望不前,陷入產業轉型僵局,更是造成去年蛋荒的多重因素之一,也反映出本次評比臺灣位居第6,整體只拿到29分的結果。

爲保障人與動物健康,提升蛋雞動物福利,新國會已有多位立委表示將跨黨派合作,督促政府從「禽流感防治禽舍改建+蛋雞友善飼養+強化產銷穩定供應+鼓勵青農返鄉+雞糞空污等污染防治」提出五合一的前瞻政策引導。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表示,善待母雞纔能有安全、穩定的雞蛋供應,動物福利對食農與生命教育的影響甚遠,將在國會全力支持蛋雞轉型友善飼養,更期許政府提出促進產銷穩定、蛋價平穩的政策。

民衆黨立委張啓楷指出,好的農業政策必須要能兼顧永續與經濟發展,將要求農業部制定轉型政策,讓蛋雞產業逐步升級永續,穩定供蛋、保障消費者食安。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提到,動保不限於同伴動物,將努力讓中央與地方合作,力促營養午餐提供善待動物的非籠飼雞蛋,給下一代更好的食安與教育。

民衆黨立委陳昭姿說,認同將蛋雞飼養的方式從格子籠飼養改爲友善飼養系統,不但能減少雞糞污染與疾病風險,更可降低畜牧業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導致病菌抗藥性與藥物殘留等問題。

陳昭姿也強調,轉型需要雞農配合,農民關心的飼養技術、轉型成本,以及消費者關心的雞蛋穩定供應、合理售價等問題,農政主管機關應研擬提出整體、漸進的策略措施,因勢利導,促進產業升級永續,創造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