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習展示對臺成效 弱化武統聲音

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馬英九一行。(新華社)

馬習二會於10日舉行,外界關注後續大陸對臺政策影響,國策會昨舉辦「臺灣關係法45週年、馬英九訪中與美日菲峰會」座談會。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藉與前總統馬英九會面向內部展現對臺政策有成,降低武統聲音,他也推測「馬習會」未來會常態化,成爲中共對臺政策重要平臺。

張五嶽分析馬習二會指出,馬英九本次訪陸獲得高規格接待,不只習近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名義接待馬,雙方見面也以正式會議的「長桌會談」形式,更連雙方會面地點「東大廳」也是過去中共接待重要國際人士的場所。

另外,2015年馬習會時,習近平考量的是2016年後蔡英文上臺後的兩岸關係,這次再與馬英九會面自然也會考量到520準總統賴清德就職後的發展,且會面時間點選在《臺灣關係法》45週年之際,自然有其針對性。

張五嶽表示,自從2018年「連習會」後,北京再無與臺灣人士會見場合,期間北京不斷期盼與臺灣另一個重要人物建立平臺機制,因此他推測,未來馬習會將會常態化,成爲北京方面的主要政策基調。

至於馬習會後對兩岸產生的效果,張五嶽說明,馬習會對內能讓習近平在中共內部交代對臺政策取得重大成效,有助於和平融合發展的氛圍,藉此降低內部武統聲音,找到臺階下;對外也可以向國際社會宣示「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是兩岸中國人事務,不容外部勢力干涉;對臺更可以顯示軟硬兩手都抓的藍綠區隔對待。

最後,張五嶽推測,北京520前對臺應會採取「先軟後硬」態度,伴隨520到來,中共應會再對臺升高壓力,但綜合目前美中高層管道暢通、美臺溝通暢通、馬英九訪陸及新國會朝小野大局勢,風險應仍屬可控,雖然對兩岸外交競爭、談判協商不會有任何影響,但相信兩岸交流會有後續績效顯現,也預期今年會有陸客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