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規畫 畫錯重點
總統蔡英文在第一任期接受某報專訪,對其「五大產業創新加2」十分有信心,能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四年過去了,臺灣經濟有脫胎換骨嗎?相信國人眼晴看得見,日前蔡總統在其就職演說要發展臺灣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引領檯灣經濟發展。
蔡總統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括:一,利用半導體和資通訊優勢,成爲下世代資通訊基地。二,發展結合5G、數位轉型和國家安全的資安產業。三,接軌全球生物和醫療科技產業。四,發展軍民整合的國防和戰略產業,進軍航空和太空產業。五,加速綠電和再生能源產業,未來4年將成爲亞太綠能中心。六,建構確保關鍵物資供應的民生和戰略物資產業,口罩等醫療物資過去因爲全球化,散在全球各處,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體認,因應未來全球秩序變化,確保國內關鍵民生戰略物資生產。
一項產業能被一個國家認定爲戰略產業是有其要件,個人看各國戰略產業發展歸納的要件有三,第一是產業所需的技術、原料或零組件,不能處處受制他國,因此發展戰略產業是在謀求技術、原料或零組件的獨立性或創新性;第二是產業所生產的產品是這個國家未來創匯的主力;第三是產業是未來創造國家新就業機會的引擎。心明眼亮的國人,若依這三要件去衡量這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實只有第一與第二項產業有資格列入,而第一與第二項產業基本上是歸爲ICT產業,因此蔡總統說六項其實只有五項。
個人爲何不看好後四項產業可成爲臺灣核心戰略產業,首先談國防產業,無論潛艦或戰機若不能外銷,當臺灣內需完成後,就無以爲繼,短期是會產生一些就業機會,長期而言對創匯與產生就業機就無助益,綠電中的風能是可滿足未來臺灣綠能需求,但在國際大廠的競爭下,臺灣未來技術很難有競爭力,當然不易創匯,就業機會也會隨風場的完成而消失,生物和醫療科技產業是有機會成爲核心戰略產業,但從此次疫情臺灣連快篩劑這種技術都落後其他國家一大截,叫人如何有信心,最後一項民生戰略物資生產,基本上是政府要重視一些物資生產,不要讓它在臺灣消失,避免有急用時,卻缺貨造成更大災情,但對創匯或產生就業機會的貢獻並不大。
蔡總統關心產業發展當然要給予肯定,目前新內閣中國發會龔主委是產業規畫老手,應該可以看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是畫錯重點,在正式推案前是有機會補正。對照對岸的戰略產業從十二五的七大產業;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到十三五的九大戰略產業規畫,增加數字創意產業與高技術服務業兩大項,可看到中國大陸戰略產業符合個人觀察的三要件,同時朝向軟硬兼吃,爲了未來臺灣明天的發展,蔡政府不妨虛心參考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