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城鄉發展參考陸經驗 勿有交通建設迷思

立法院舉行修憲公聽會(吳家豪攝)

立法院下午舉行「邁向國家正常化」修憲公聽會,淡江大學陸研所所長鬍博硯以中國大陸經驗分析,強調許多人在談到國土均衡發展時有「交通建設」的迷思,但以基隆市爲例,若一與臺北新北靠攏,最後反可能成爲城市郊區

胡博硯表示,中國在「十一五規劃」時,就發現所有產業都聚在東南沿海,於是決定開發大西部,開發機場工業區,希望把大家引回大西部,結果有沒有成功,沒有,人還是留在東南沿海。對照臺灣的發展,像是雪隧開通後、過去臺北客會留在宜蘭,現在不留在宜蘭,顯示交通只是在彌補城鄉規劃的關鍵性之一,未必會讓城鄉發展更均衡。

他說,臺灣面積這麼小就有六都,中國這麼大隻有四個直轄市,像是宜蘭、基隆市,交通愈好人口愈容易失血,會變得更弱小,甚至未來新北市就會把基隆並掉。

胡博硯也指出,所以交通建設不是讓國分配更均衡,反而是加速貧窮小縣居民移到大都市去,小城市最後就變成郊區。對地方自治是否是好的,大家可思考。

他說,真正影響城鄉發展的是產業,像他的家鄉臺南,他以前很擔心臺南被高雄吃掉,但現在南科臺積電進駐後,他相信臺南不會被高雄吃掉,而對於基隆市的發展,他則說,基隆是日據時期出口貿易最興盛地區,現在自由貿易港的位階不見,其實還是可發展碼頭觀光或朝新南向平臺發展,若一味靠攏新北、臺北,只會加速基隆市的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