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信託再度生變 百億“窟窿”能補上嗎?

出品|達摩財經

近日,雪松信託發佈公告表示,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總裁李楠因個人原因辭任總裁職務,由公司副總裁陳健代爲履行職責。同時,此變動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造成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李楠曾先後在平安信託、諾亞財富等公司就職,2016年9月加入雪松控股。2019年5月,李楠加入雪松國際信託擔任董事長助理、副總裁,分管財富管理中心,2021年4月起任雪松國際信託總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個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曾披露一系列處罰信息,雪松信託因多項業務違規被處以220萬元金額罰款,李楠和多名責任人也出現在處罰名單中。

6月2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披露,雪松國際信託因以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名義誤導投資者、違規審批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信託產品淨值化管理不到位、未按規定向投資者披露信息、開展存在利益衝突的交易且未向投資者披露等違法違規事實,被江西銀保監局處以220萬元罰款。

同時,李楠因對雪松國際信託違規審批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的違法行爲負直接責任,被江西銀保監局處以警告並罰款5萬元。

雪松信託前身是江西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2012年,公司更名爲中江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4月,雪松控股成爲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同年6月,中江信託更名爲雪松信託。

雪松信託成立後,開啓了密集產品發行計劃,截至2020年7月末,僅一年的時間雪松信託就發行了67只信託計劃,包括長青、長泰、長盈、鑫乾、鑫坤、鑫鏈等系列。

在其發行的新產品中,“長青”系列是雪松信託的特色產品——供應鏈金融,在已發行的67只產品中獨佔42只,產品總規模超過200億元,底層資產爲對知名國企的220餘億元應收賬款。

彼時,證券時報曾報道稱,對雪松信託所謂應收賬款的債務人進行實地調查走訪發現,債務人幾乎清一色否認該等債務的存在。雪松信託發行的42只長青系列產品風控“裸奔”、底層資產虛無,具有重大自融嫌疑。

雖然當時雪松信託對此報道作出了“報道不實”迴應以自證清白,但讓人沒想到的是,2021年4月,雪松信託自主發行的產品迎來大面積逾期,風險集中爆發。

在雪松信託所有逾期產品中,“長青”系列所佔比例最大,江西銀保監局2022年9月出具的一份文件顯示,“長青”系列產品總計未兌付金額爲22.98億元,涉及12只產品。

另外,“長茂”與“長惠”系列的3只產品未兌付金額共計10.64億元。“長盈”系列共計9只產品逾期,未兌付總金額約64億元。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雪松信託未兌付的金額合計約97.62億元。

隨着雪松信託的爆雷,整個雪松系的資金鍊也陸續開始出現問題。2022年除夕夜之前,雪松控股實控人張勁以致歉信的方式公開承認理財產品違約無法兌付,大批投資者隨後至雪松總部維權。

2022年夏天起,包括張勁在內的雪松控股多位高管陸續被調查。今年4月,齊翔騰達公告披露公司董事陳暉失聯——陳暉系雪松控股董事、核心高管之一,隨後有媒體報道稱,陳暉捲入了廣州農商行與雪松控股之間70億元的抵押融資案。

5月7日,廣州公安局黃埔分局公告,雪松控股下屬的廣東圓方投資等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被立案查處,主要犯罪嫌疑人張某等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種種跡象表明,張某即爲雪松控股實際控制人張勁。

在張勁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後一個月,雪松信託在6月6日延期發佈了2022年年報。

年報顯示,2022年,雪松信託實現營業收入2.25億元,同比下降60.92%;淨虧損1.48億元,同比下降87.72%。期內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2.21億元,下降達60.21%,成爲其促使其業績下滑主因。

截至2022年底,雪松信託錄得總資產31.09億元,同比減少19.65%。其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爲353.46億元,同比減少43.15%。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228.25億元,被動管理型信託資產125.21億元,較年初均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 2022 年末,雪松信託固有資產的信用風險資產合計29.07億元,不良資產合計20.68億元,不良率高達71.13%,比上年末增加27.3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