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星委員:將科學普及進行到底丨聚焦全國兩會

“上個月,我剛在浙江杭州調研走訪了幾所小學,專門開了小型座談會,與校長、老師交流,瞭解科學教育開展情況。”2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新年伊始,他就開始爲今年的兩會提案忙碌。

實地調研、座談交流、查閱資料、研讀文獻、撰寫提案文稿……徐星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發出中小學科學教育方面的“好聲音”。

“今年,我的提案將繼續關注科學普及問題。”徐星告訴記者,具體來說,就是如何更好爲中小學生編寫科學教材,以及進一步完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體系。

作爲我國發現恐龍新屬種最多的古生物學家,徐星在學術生涯初期,就開始涉足科普領域。他通過撰寫科普文章、拍攝科普紀錄片和作科普報告等形式,傳播古生物學知識和科學精神。

“通過30多年的科普實踐,我親身感受到我國科普領域的巨大變化:科普產品越來越多元化,科普受衆迅速增長,公衆科學素質也在不斷提高。”徐星說。

今年是徐星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第七年。這些年,他提交了多件與科學普及相關的提案。比如,加大小學教育中科學與自然類課程的比重,在大學中設置科普專業,鼓勵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科普,以及增加媒體的科普內容等等。

2023年,徐星提交了一份關於加強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建設的提案。他建議,進一步增加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數量,積極推動多種形式、多元化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建設,推動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在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中的運用。

讓徐星感到高興的是,他的提案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的積極回覆!“我提交的每個提案都有專門的答覆,有的部門還通過電話溝通,推動提案落實;提案的有些內容,已經在國家政策中有所體現。”當被問及提案辦理情況時,徐星給相關方面“點贊”。

爲進一步完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體系,更好地發揮科學普及作用,過去一年,徐星特意到一些民營自然博物館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與自然博物館運行人員、參觀人員、講解員進行深入交流,以及參加博物館類的學術會議,他發現,各類大小不一的民營自然博物館地理位置靈活,展陳形式貼近公衆,科普活動有吸引力。

“但是,民營自然博物館存在專業人才少、展陳內容科學性有所欠缺等問題。”徐星認爲,對於民營自然博物館要加強政策支持、科學指引,提供專業人才資源方面的支持,同時要鼓勵建設有特色、陳列形式靈活的民營自然博物館,以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升。

無調研,不建言。對徐星而言,調研已經融入了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的很多提案建議,都是從日常與朋友、同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來的。”徐星說。

今年1月3日,徐星有了另一個身份——浙江省杭州市丹楓實驗小學名譽校長。“這是一個很重視科學教育的小學,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也是科研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受聘當天,徐星與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恐龍及古生物研究之路。

近年來,我國很多中小學已經開始嘗試以不同形式加強科學教育。在徐星看來,加強科學教育,編寫合適的科學教材至關重要。

“在全國各地開展青少年科學普及工作時,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國對科普的需求非常大,但缺少優質的科學教育模式,難以激發孩子們的探索與創新思維。如果不在教育方面作相應改革,將加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徐星說,“科學教材不能只有各種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做好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創新思維,教給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作爲全國政協委員,徐星未來將繼續關注科學普及和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工作。他希望,通過更好的科學普及,在更多孩子心中埋下科學的種子,厚植創新基因,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劉映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