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騷擾正當符碼下的疑雲

▲嘉義縣長花冠上媒體控告立委陳明文性騷擾,是單純性騷擾案件?抑或另有政治利益暗藏其中?(圖/ETNEWS新聞雲直播畫面)

文/陳祖輝

近來嘉義縣長張花冠控告立委陳明文性騷擾,最後演變成陳明文立委夫人廖素惠透過網路PO文反擊,成爲典型的「兩個女人間的戰爭」。本案,是不是一個性騷擾案件?還是一場爲政治利益反目成仇的鬧劇?現在已經成爲外界各說各話的「羅生門」。這件事最有意思之處在於,張縣長控告陳立委之時,強調捍衛女性主義兩性平等理念之語,此等言論反而增添對性騷擾議題的探究價值。筆者無意捲入政治陰謀論的想法,在此只想好好討論性騷擾與其迷思。「性騷擾」一詞在國內並不陌生,但實務上能成案少之又少,除了被害人主觀認定與感受可能不符合常理外,其次在技術上要舉證比較困難,因爲常常符合該犯罪的行爲都是發生在當事人之間,少有旁人在場。但弔詭的是,許多言語性騷擾常見於日常生活周遭,大家卻又以「黃色笑話」一笑置之,顯得縱放另一種類型的性騷擾行爲。另外,我們社會對於女性的身體感受向來不重視,總覺得她們無病呻吟,「摸一下有何不可?又不會生病!」等錯誤迷思,更有甚者,對於舉發性騷擾者,反而會抱以驚訝或覺得這女人很兇之情待之,因爲這樣,社會就等於姑息性騷擾!基本上,「性騷擾」行爲在公開的定義上有二,一是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任何不受歡迎,不被欲求的性要求、性侵害或其它具有性意味的言辭或行爲;二是當順從於這些言詞或行爲成爲個人獲取工作機會、升遷、福利的條件,或者這些行動造成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影響個人的心理安寧及工作(學業)表現。因此簡單地說,當事人的主觀感受很重要,如不想要的或不受歡迎的與性暗示連結的行爲都算數。基此,「花文性騷擾」疑雲,是否成案?這是司法認定的問題,當事人也就是張縣長個人的感受是主觀的,不論外界如何評論其感受真僞,當事人認爲是性騷擾就是主觀上的性騷擾,這無庸置疑,陳立委應該爲此公開道歉。至於當事人的主觀上性騷擾認知能否爲司法接受,則需再由各方客觀證據、行爲人的動機、過去的行爲軌跡,以及對性騷擾的觀念是否瞭解等綜合研判,進入司法程序就不單是一個人的主觀感受問題而已。至於,張縣長因本案公開宣稱堅持女性主義與兩性平等云云,以及廖素惠女士公開批評張縣長之語,兩位女性,一個公開將性騷擾增值爲看重女性主義,另一個沒有要求自己丈夫公開道歉,兩者行爲在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都是有問題的,甚至可以說誤解女性主義。張縣長爲自己受害而挺身支持女性主義,惟在其主政的嘉義縣是一個草根性強、地方充滿男性霸權的農業大縣,張縣長可有在縣內主政時強化女性主義與兩性平等的重要亮眼業績,或是有別於其他縣市特別重視兩性平等教育之作?似乎印象不深!反而張縣長在地方造勢活動上刻意強化主流社會刻板印象的女性化性別與身體,如奧黛麗赫本裝扮(投射男人眼中的美女與身體意象),如此對比自己支持女性主義的觀點,有所矛盾。

廖女士在網路上PO文捍衛丈夫之情,道義上尚可接受,但是自己的丈夫在公開場合用手摟住縣長(不論其生理性別),此種毫無尊重他人身體自主權的動作,其實就是父權主義的一種身體掌控與掌握呈現出的符號象徵。如果廖女士批評張縣長曲解女性主義與兩性平權,廖女士應該公開呼籲丈夫勇於向張縣長道歉,並且告訴社會,「摟住一個人」是權控下的符號互動,除非對方允許或完全信任,否則都不應該公開摟住一個人,如此纔是真正認識女性主義與兩性平等。臺灣的性別平權教育在亞洲地區排名前段,最應該感謝婦運團體與教育人士過去的支持、推動。性騷擾疑雲,涉及到性騷擾教育上的迷思,從家庭教育開始,做父母本身對於子女的身體自主權意識培養相當闕如,我們很少跟自己子女討論身體的界線哪些地方碰到不會不舒服?哪些地方很敏感,必須得到自己的同意纔可以碰?我們很少與子女有這番討論。

家長應從小與孩子討論身體觸碰與性知識等觀念,尤其讓孩子知道身體觸碰的界線,並且讓孩子知道,若被不當觸碰應勇敢告知師長。(圖/視覺中國CFP授權提供)

瑞典的性教育過程當中,從幼兒教育階段,身體觸碰與性知識的觀念,已經是該國幼兒基礎教育的基礎重點。因此瑞典家庭的父母會跟子女討論:哪些身體部位親子間可以自然接觸,如摸頭、擁抱、親臉頰、握手、拍肩膀等;幾歲以後不可以隨意觸碰的身體部位,如乳房、下體、臀部等,或是涉及身體部位性暗示的言語。

學校方面,目前我們對性教育與兩性教育都教得很清楚,但是對於舉發犯行或公開向性騷擾者宣戰部分,似乎學校教育沒有給予很清楚的引導與支持。慶幸的是,許多大衆運輸工具上抓色狼的事件已經較以前變得稀鬆平常,被騷擾者不再擔心他人的眼光而被動受辱,反而敢大聲斥責騷擾者的行爲,這些舉動,社會應給予肯定與支持!總之,性騷擾行爲是跨越不同性別的,沒有差異標準,更不代表舉發性騷擾就是支持女性主義,支持女性主義是反對沙文主義霸權對任何性別的打壓,而性騷擾是反對他人對性與身體的侵犯,某些程度是基本感受的反應,不全然與女性主義有關!多少人打着女性主義大旗,卻利用女性主義的利益(女人支持女人)換取個人利益,對於真實的女性主義者是低調樸實、自然不做作、率真勇敢、尊重性別平等而言,剛好形成反比!因此,「花文紛爭」看似爲一場性騷擾教育的案例,卻也多少隱含父權主義內茶壺裡的風暴,筆者無意苛責這些政治人物,但請他們做出正確的身段與示範!

好文推薦

升學以外的人生目標 曾讓孩子思考過嗎?

香港迴歸20週年看「今日的港澳 明日的臺灣」

拒絕被圈養 不要活在家長的保護傘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陳祖輝,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研究修復式正義、青少年犯罪問題、暴力犯罪研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