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水道取水口修復 發現日治駁坎遺蹟

▲ 新竹水道取水口修復,發現原有駁坎設施

地方中心/新竹報導

新竹水道取水口今年初開工動土後,唧筒室的大致樣貌隨之展現,當年的新竹水道分爲取水口和水源地兩個部分,取水口是由6座集水井收集地下流水後彙集到唧筒室內,再以高壓馬達將唧筒室內的水源送到18尖山進行處理。經過半年多的工程修復,市長林智堅希望未來完工後的取水口,作爲水資源教育場域

林智堅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古蹟修復工程開挖後發現當年的駁坎遺蹟工務會同文化局邀請文史專家學者會勘後,決定全力保存古蹟完整樣貌。雖然因此造成工程進度落後,但請工務處要求施工單位,在遺蹟保存上務必特別注意,希望在明年5月底之前完工。

林智堅也提及,古蹟修復完成後將做爲水資源博物館,不僅發揮教育功能,也能透過戶外教學孩子瞭解新竹市水資源歷史,認識新竹水道取水口唧筒室及唧筒井取水的運作過程

取水口除了進行建物本體的修復工程,同時也針對周邊景觀營造,在開挖之後就發現當年取水口駁坎樣貌,因此隨即停工進行變更設計

新竹市文化局文資科科長淑芳表示,新竹水道-取水口古蹟修復工程開挖後,經通報發現駁坎遺蹟,就立即要求施工單位停工,並在4月邀請文史專家學者會勘,確定是日治時期的駁坎跟階梯,工程因此改以徒手細部挖掘取代大型機具,並透過變更設計,希望妥善保存原有遺蹟。

位在東勢街旁的新竹水道-取水口,在民國100年7月指定爲市定古蹟,總工程經費2600萬元,將針對唧筒室的立面、外觀屋頂、唧筒井和周邊景觀環境全面性修復,完工後的將與世博臺灣館連結,作爲民衆休閒、戶外教學的好去處。(新竹振道新聞記者萬世璉/採訪報導)

▼ 林智堅希望未來完工後的取水口,作爲水資源教育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