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通關越道路百年滄桑 族人修復駁坎守護歷史

美麗(十三裡駐在所)重砌的駁坎與原駁坎交接處。(花蓮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文化局委託專業修復團隊歷時9天修復多美麗駐在所的人字砌駁坎。(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布農族人利用滑輪系統拆卸砌石駁坎。(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多美麗駐在所昔日風采模樣。(民衆葉柏強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本次工作除修復外,也進行駐在所敷地調查,其中發現疑似神社遺構。(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圖爲疑似駐在所的蓄水池遺構。(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歷史文化的八通關古道熱門登山路線,沿線有56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中,「多美麗」駐在所得人字砌駁坎與浮築橋獨具特色,但地層下陷、駁坎傾頹,恐有倒塌疑慮,花蓮縣文化局委以5名當地布農族人入山,重新夯實地基原貌修復砌石駁坎,維護百年曆史遺蹟完整性

於1921年設置的多美麗駐在所,主入口北側駁坎,因長年地層下陷外傾嚴重,損壞面積約32平方公尺,花蓮縣文化局憂心恐有倒塌疑慮,向文化部提出修復調查計劃,委請木本設計及5名亦是登山協會成員的當地布農族人,執行爲期9天的吃重的駁坎重砌工作。

木本設計、5名布農族人自17日入山後,徒步2天半後抵達駐在所,隨即進行駁坎修復。主要夯實地層下陷的地基,拆卸傾頹的砌石駁坎,後續再以原材料重新堆砌,以原貌修復,掌握平砌、人字砌的組砌工法,保留原駁坎的完整性。駁坎總長近105公尺、高3.5公尺,與現地自然景觀形成優美的歷史文化路徑

執行團隊專案經理李國玄說,因施工地位處深山,所有工具皆以人力揹運,爲求輕量化,僅攜帶簡易工具,無法攜帶具有機械動力的相關機具,造成施工侷限及困難度。

負責施工的族人包括高新興、李志宏高健翔董啓聖及那志豪等人,首次參與砌石工程,他們說,修復過程雖然艱辛,看到自己徒手修復完成的壯觀牆面,成就感滿於胸,欣慰能參與這場修復計劃。

李國玄指出,過去日本匠師爲求駁坎穩固,部分石板長度近1.2公尺,重達近200公斤,其長向崁入背牆土石,具有結構連結作用,如今要修復原貌,在現場施作時,每塊石板均需4至5人徒手搬運,爲施作過程增添許多額外勞累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長黃用斌表示,針對拉庫拉庫溪流域計劃,已完成佳心石板屋修復,接下來會陸續整理附屬家屋小米田,並打造展示屋,讓相關場域更加完整,如今多美麗駁坎也完工,未來會再就黃麻遺址進行整理,增加步道舒適性及導覽解說。

此次工作另項重點是駐在所敷地調查,比對民衆提供多美麗駐在所的老照片,從中發現許多有趣差異,現場也發現疑似神社、蓄水池遺構等。目前駐在所地表鋪滿植物根系竄生得腐植土,清理費時,盼未來能清理,重現駐在所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