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遊河北看歷史滄桑

美麗的皇家園林。(作者提供)

河北北鄰塞北,緊扼東北,坐擁華夏,古代是燕、趙之地,與北京、天津相鄰,自元代以來多數時間定都北京,致河北有如「天子腳下」,兵家必爭,而河北的榮枯,亦象徵中國的興衰。

自年初北京、天津寒冬行後,今秋又走訪了河北石家莊、保定、承德,圍場等地,參觀了保定陸軍官校陳列館、清苑抗日地下坑道、西柏坡紀念館、白洋澱、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小布達拉宮,以及圍場縣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雖是走馬看花,卻看到了近代中國的歷史滄桑,從盛世、衰敗,再邁向繁榮、富庶。

●皇家園林看清代興衰

從皇家園林看清代興衰。離北京210公里的承德暑山莊,是清代的夏都,始建於康熙,完成於乾隆,長達89年(1703-1792),當時是清朝盛世,康熙平定了葛爾丹,不僅在承德建了避暑山莊,離承德不遠的圍場縣木蘭圍場,原始森林茂盛,珍奇異獸多,更是皇家狩獵的獵場。

從承德避暑山莊的亭臺樓榭、小橋流水、荷風搖曳,可感受到二百多年前多次下江南的乾隆皇帝,是多麼流連江南的山水風情,他也將這些園林造景幾全「搬」到避暑山莊。

但遺憾地是,自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後,閉關自守的清廷因未勵精圖治,日益腐化,成爲西方列強覬覦的肥肉,紛紛入侵,要求租借,致門戶洞開。更說諷刺的是,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當時到承德避難的咸豐皇帝,竟在夏宮簽訂了中英、中法、中俄三個《北京條約》,喪權辱國,其中割讓給俄國的土地竟多達40萬平方公里。

承德避暑山莊的皇家園林,與北京的圓明園、頤和園,並列爲清代的三座皇家園林,避暑山莊因未遭戰火蹂躪,保存得最完整,甚至比頤和園還美麗、壯觀。這三座皇家園林承載着歷史滄桑,尤其圓明園慘遭八國聯軍破壞,是列強侵列中國的鐵證與恥辱,大陸政府已列爲愛國教育基地,提醒下一代一個國家如果不強盛,只有遭外人欺凌。

●力抗風沙再育森林

力抗風沙、冰雪再育森林。康雍乾盛世時,木蘭圍場一帶的原始國有林,成爲護衛着京、津、翼生態的屏障,但從清中葉以後,因中國內憂外患、戰亂頻仍,這一帶的原始森林遭到嚴重的濫砍濫伐,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原始森林變成荒漠化,致每到秋冬季,荒漠揚起的沙塵暴,也波及京、津、翼地區,空氣品質極差。

幸從1962年起,有羣年輕的愛國造林人員,他們不畏風沙、暴雪,力抗惡劣天候,且長期忍受物資貧乏,子女教育資源的不足,終於造林成功,將荒漠又覆育成蒼翠的森林,不僅使京、津、翼地區不再受沙塵暴的威脅,更成爲京津翼地區人士度假的後花園。

現圍場縣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除有大片人造林、牧草,亦有高山湖泊溼地,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前來度假,而造林人員克服荒漠造林的感人故事,也成爲森林陳列館展示的重點。

●陳列館記錄戰爭滄桑

三座陳列館記錄戰爭滄桑。保定陸軍官校陳列館、清苑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及西柏坡紀念館,記錄了近代中國內憂外患的歷史滄桑,保定軍校雖僅辦了九期,卻培養了各種軍事人才6500人,他們不但是北伐的主力、黃埔軍校教官的來源,亦爲國、共兩黨培養了上千將領,影響近代中國發展甚鉅。

對日抗戰期間,華北地區雖然很快淪陷,但河北地區的地下武裝抗日行動卻從未中斷,尤其翼中人利用挖掘的地下坑道,常伏擊日軍,出奇致勝,讓日寇在翼中有如芒刺在背。如今冉莊地道戰紀念館不但還保存着當年的坑道,連街景也留了下來,讓後代記取歷史教訓。

西柏坡是1948至1949年國共內戰時,共產黨在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時,擊敗國民黨的戰時指揮所,被共黨視爲聖地。這三大戰役國民黨潰敗,1949年4月共軍越過長江攻陷南京,國民黨更是兵敗如山倒,被迫東渡臺灣,形成兩岸分治七十餘年的局面。

▲歷史亦是面鏡子

國共內戰國民黨慘敗,主要是在大陸失去民心,尤其在土地改革方面讓共黨捷足先登,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實施耕者有其田;已故臺灣省政府主席陳誠來臺後,也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兩岸土地政策竟曾一度不謀而合。

中國有五千餘年的歷史文化,從歷史長河來看,統一與分裂幾各半,現兩岸統獨仍爭論不休;而歷史亦是面鏡子,國共內戰造成多少骨肉分離悲劇,在此傷痕漸漸癒合之時,兩岸實應互信互諒,朝良性發展,如此纔是兩岸之福。(何來美/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