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看大陸-歷史古城的現代哀歌

前年孟春時節遊歷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是當地政府仿效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打造的實體遊樂園區。成千遊客專注於驚心動魄的飛靶秀,體驗花轎新鮮感;種種傳統技藝的重現,使人興奮雀躍。

然而,踩在新砌的石磚街道,心中十分感慨,仿古建築沒有真文物遺蹟所具備的品質細節和歲月痕跡,只有單純地鋪上覆古風格的磚瓦樑柱,缺乏真古蹟靈氣。遊歷「清明上河園」像是玩了一趟臺灣龍潭的「小人國」,內容豐富,然而靜心回味,卻覺得平庸無感,當下的歡樂與刺激掩蓋了對歷史宏偉的懾服。

山寨古蹟的苟存是摧殘歷史記憶愚民政策。新中國的成立,秉持着推翻前朝社稷思維,錯認「舊」就代表迂腐,「新」就代表進步,殊不知歷史的遺蹟是一個城市潛意識,越是悠久就越穩固。「真古蹟」與「假文物」有如老滷汁與新滷汁的區別;「老滷汁」有鹹香甘醇圓融韻味,而「新滷汁」只能嚐出重甜死鹹的表層味覺文化古蹟一旦商業化,那麼歷史不再是教化人心素材,徒然淪爲戲劇化傳奇小說,只剩下娛樂的價值。

不可諱言,真文物的維護成本非常高昂。修繕人員需要許多歷史考究的耐心與追求真實的熱情,這是對古聖先賢敬仰所作出的具體行動。想一想,若南唐李後主未見舊時的「雕欄玉砌」,又如何驀然興起「往事知多少」的惆悵呢?讓青年學子閱讀古典文學之餘又能對照真古蹟,必可加深文學在內心感受力

尊重古蹟,直接展現地方政府的文化素養。《旺報報導曾提到:藏傳佛教格魯派大廟嵩祝寺始建於清雍正11年(公元1733年),被列爲北京市級保護文物。曾經氣勢恢宏,如今龜縮在一棟銀行大樓底下,成爲社會名流交誼場所,被改得面目全非,失去原有的肅穆莊嚴。

其實,文物古蹟與現代化建築皆是一個城市的資產,當古老城市建蓋新穎的寫字樓,同時,歷史建築也可作爲新興洪流中最亮眼地標。因此保有現代與傳統的各別特色,兩者才能和諧共存,不但可以維護城市歷史的深度,也能兼顧城市的經濟發展,一舉兩得。

古蹟的維護必須從「求真」的心做起。中國大陸必須學習先進國家堅守真古蹟、真產品、真文憑的精神,才能強化其軟實力,鞏固中華文化的世界地位。因爲破壞容易、維護難,而越是困難的任務正是國力的展現。讓我們從自身做起,愛惜古文物如同敬重自己的祖先後代子孫纔會珍惜上一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