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意識形態 帶來的1場防疫悲劇

阿姆斯特丹運抵的41萬劑AZ疫苗,最快月26日驗畢並核發封緘證明書,由疾管署開始配送。圖爲存放AZ疫苗的裕利醫藥物流公司大門口物流車進出情形。(陳麒全攝)

臺灣疫情失守,政府卻因反中的政治因素,拒絕效力世界第一的德制BNT疫苗,要民衆再等1個月才能拿到未定在天的疫苗。然而,現況再不緩解,每天光是+300例,30天后染疫與死亡的數目,將難以想像。蔡政府須即刻停止讓政治凌駕生命科學,終止這場意識形態帶來的悲劇

目前全球廣泛使用的疫苗共5款,效力最佳的是美國德國共同研發的輝瑞藥廠BNT,防護力達95%。但去年以來,蔡政府只因輝瑞將大中華地區代理權授予「上海復星製藥」,遂拒絕購買;甚至攔阻縣市政府循正常商業模式洽購,讓臺灣因政治因素,喪失獲得美國、歐盟、WHO認證的德制BNT進入臺灣。

如果接種疫苗是爲保護健康與生命,蔡政府難道不應站在科學麪,選擇最有益選項嗎?還是像前綠營大老沈富雄所質疑的,可能對某些人而言買BNT無利可圖,「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更可惡了。」

不可否認,就像臺灣會有「林瑋豐」這類惡意製造兩岸紛擾的黑客大陸當然不乏這種人。問題是,就北京當局而言,到底有何理由阻止臺灣買疫苗?真這麼做只會引發臺灣人反感,與對岸戰略目標背道而馳;況且,手握疫苗的歐美國家,有可能任由國內廠商違背道德被中共下達「限售令」嗎?

結果,蔡政府卻是把人命擺兩邊,政治放中間,自己罹患被迫害妄想症就罷了,還要支持者跟着集體反智,把拒絕BNT當成抗中保臺的勇敢行爲。如今眼見確診數激增,思考的不是放下成見,而是發明校正迴歸,發揮「宏觀調控技術,把確診數控制在+300例左右,再拿國際疫情做比較,催眠民衆疫情不嚴重。

或許,技術校正可讓數字不那麼可怕,但只要疫苗一天不到,疫情難以緩解,1個月後臺灣確診數恐將破萬;更甚者,一條人命已是大如天,光是昨天就新增11死,試問到6月底還要有多少人因缺疫苗而死亡?

臺灣的防疫,已陷入溫水青蛙險境。臺灣人的命也是命,蔡政府應儘速引進BNT,別再把百姓生命置於政治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