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觀點-臺灣夾縫求生 應與對岸復談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在11月中美領導人會晤後,關係明顯緩和,後續進展是否會影響美國對臺政策,成爲美中臺三邊關係的變數之一,臺灣必須審慎因應、亦步亦趨,纔有機會繼續在中美兩強「夾縫中生存」。
大陸全國兩會於3月初開幕,將闡述接下來一年的經濟、外交、社會等政策,對臺政策也是其中之一。各界注意的是,國務院總理李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如何闡述對臺大政方針。
但因爲對臺內容相對簡短,加上外界更關注會議透露的國內政策,因此慣例在年初舉行、層級也更高的對臺工作會議,透露的資訊量反而更多。今年王滬寧重申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要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也要堅決打擊臺獨、遏制外部勢力干涉。這與先前論述無太大差異。
賴清德也說,會延續總統蔡英文的兩岸路線,會「不卑不亢」爭取兩岸和平共榮,但面對對岸的「文攻武嚇」,也有守護臺灣的決心。以此看來,兩岸難脫離僵持,因此中美之間的互動對此一三角關係變化,或更爲關鍵。
中美將長期對抗已衆所周知,兩強在臺海議題上也各自堅守立場,中國強調一箇中國原則,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方則反對任何一方改變臺海現狀,兩造說法並無交集。
臺灣未來需關注兩種情況,一是美方對臺立場是否會隨着中美關係緩和及其他因素淡化。若在此情況下,臺灣又與對岸關係差,在國際上反而更處在尷尬的地位。
二是中美關係又被突然飛出來的「黑天鵝」破壞急轉直下,中美的對立是否又迫使臺灣「選邊站」。過於親美引起對岸不滿、過於親中也會引起白宮不滿。
不管哪種情況,新執政團隊都必須找出平衡點。單就緩和兩岸關係角度看,解方恐怕是兩岸都放下一些堅持復談,以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