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者豈能如鄉民!

插圖(左耳)

實習生水球事件,從孩子犯錯,演變成綠營眼中中國統戰,學者網民嘴裡政治鬥爭問題是,面對臺灣孩子只因到大陸唸書就遭惡意消費,作爲第四權,能袖手旁觀嗎?所以,《中時》挺的,不是1位學生,而是堅持臺灣人不該再因爲兩岸立場的不同,而被迫面臨扣紅帽綠色恐怖。

力挺所有被扣紅帽臺灣人

實習生丟水球事件,確實混淆了記者受訪者界限,的確有錯。但既爲學生,理應有機會藉由犯錯而修正,達成教育目的;若能從中反思改進,何嘗不是另種正面教材

民進黨民主名行反中之實,不意外,但卻有一羣不明就裡者拿香跟拜。

傳播學者管中祥說,《中時》若爲同學好就該共同承擔,而非把人推到第一線。問題是,到底是誰肉搜這位學生?是誰起底了他的家庭?又是誰,挾國會名義,以不符比例原則方式指名道姓進行追殺?管教授難道不曉得問題的答案?如果知道,爲何不說?是裝睡沒看見,還是不好意思指責自己人?

冒然批判選擇性話說一半

如果,管中祥只是個路人甲,至少沒有誤人子弟的可能。但,他是教傳播的老師,若沒搞清楚狀況,就冒然批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甚至選擇性的只把話說一半,這恐怕已非學者,而是鄉民。學生看在眼裡,作何感想?

尤其,作爲傳播學者,理應曉得何謂媒體編採獨立性,豈能企圖介入報導取向?難道他沒察覺,這些言論,其實就是他正在指控的事嗎?

又或者,近日臉書熱傳《風傳媒編輯吳尚軒將此事說成「消費實習生政治鬥爭」。問題是,這位實習生的遭遇,難道不是近年來許多臺灣人的縮影嗎?當你我因政治立場價值取向或生活所需,選擇與大陸交往,就必須被扣紅帽,這種現象難道該任其惡化?

無中生有就只爲換一個贊

可以理解許多人總想用一句煽動性的話,爭取同溫層認同;問題是,利用無中生有、羅織罪名所換來的「贊」,對學生會不會太殘忍?

當然,《中時》可選擇與實習生劃清界限,把錯推給個人,甚至僞善地自我批判,藉此贏得掌聲。只是,作爲第四權,若無當爲則爲的勇氣,人云亦云,才真是愧對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