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被低估 從漢堡價看端倪

近期臺灣符合美國匯率操縱3項標準,卻未被列入匯率操縱國,以及日前學者出書評論央行政策,引發外界熱議行政院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沖表示,就大麥克指數分析,近6年來臺幣平均低估達57%上下,即如美國大麥克要價5.5美元,臺灣大麥克要價約72臺幣,國內消費者當然想用新臺幣相同購買力買到雙倍漢堡,可是長期追求貿易順差、低估匯率,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究竟是好是壞?恐需各方利害關係人,坐下來靜心討論。

英國經濟學雜誌1986年推出大麥克指數,說明各國匯率是否高估或低估,陳沖表示,1994年臺灣首次出現在大麥克指數當中,當時的匯率爲26.4,新臺幣低估僅0.06%,隱含匯率與實質匯率大致符合;數年後,大麥克指數也都呈現同一趨勢。從2000年開始,大麥克指數顯示臺幣兌美元的匯率已低估8.9%,自此一路被低估,到了2008年已低估30.8%,2012年更突破40%,近6年來更在57%上下,換句話說如果美國的大麥克要價5.5美元,臺灣的大麥克要價新臺幣72元(約2.55美元)。表面看起來,臺灣的大麥克價格是便宜,但更突顯匯率遭到扭曲,低估的匯率雖有利出口,但對消費者而言,購買進口貨品和出國旅遊消費就像被額外課了稅捐,付出更高昂代價

陳沖更指出,臺灣又屬能源原料匱乏的進口國民衆使用油電負擔增加,進口材料包括小麥黃豆玉米等、半成品成本提高,匯率低估委屈了消費者。

美國2015年通過貿易促進及貿易執行法案(Trade Facilitation and Trade Enforcement Act)設定3項標準後,評估其貿易對手國是否匯率操控,均以每年2次的匯率報告對貿易伙伴施加壓力,臺灣多年來都徘徊在觀察名單。陳沖指出,截至今年3月底,中央銀行存單餘額達9.24兆元,短短一年又多增加1.5兆,能說不是干預(intervention)的結果

陳沖表示,如消費者、受薪者傳統產業均充分了解長期追求貿易順差、低估匯率,對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影響,仍願支持低估匯率,補貼特定產業,那就不要把2個漢堡的小事放在心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