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產後發燒連2天口溫超過38℃ 小心患產褥熱

▲許多新手媽媽產後出現發燒、傷口感染情況,要小心罹患「產褥熱」。(示意圖東森新聞

記者張暐珩/臺北報導

許多新手媽媽產後在產後24小時到產後10天出現發燒情形,其中有2天以上口溫超過38℃以上,就稱爲「產褥熱」,常見感染爲傷口感染和子宮內膜炎,尿道感染,乳腺炎肺炎,有些情況可自行改善,但嚴重時則必須要進行檢查與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醫師吳依誠表示,產褥熱的危險因素有六項,包括陰道檢查過多,破水時間過長生產時間過長,絨毛羊膜炎,剖腹產會陰剪開及生產裂傷以及出血,症狀則包括髮燒,畏寒不適,食慾不振,腹痛,需要做物理檢查實驗室檢查,治療則需要臥牀休息,液體補充和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乳腺炎臨牀症狀常見於產後第2及第3周,症狀包括髮燒高至39~40.6℃,畏寒、局部痛、食慾不振、頭痛、不適,乳房則可見紅腫壓痛、硬結,或乳頭出現裂縫,治療包括臥牀休息,液體補充,抗生素治療,如果有膿瘍的乳房,必須暫停授乳,要用吸乳器乳汁吸出,避免乳汁滯留。

如果出現泌尿道感染情況,主要原因外陰部腸道細菌經過尿道進入泌尿系統,水喝得少、憋尿也會容易造成尿道感染,生產後立即發生尿失禁情形較少見,但如果排尿產生困難,建議可以裝置導尿管,並注意一天要喝1000~2000c.c的水,可以預防泌尿系統感染。

至於傷口感染和子宮內膜炎也會引起發燒情形,如果自然產傷口發炎可以使用藥膏,若恢復較慢或傷口較大,可搭配盆浴使用,以促進血液循環及傷口恢復,自然產傷口除非發生四度裂傷,裂到直腸部份,才採用坐浴方式

此外,若有血腫血管破裂情形,可以用冰敷方式治療,嚴重的話要開刀引流,疼痛時則可以使用止痛藥、冰敷或坐浴,但若傷口感染較嚴重,出現紅腫、疼痛及化膿,可以服用口服抗生素,嚴重時必須切開化膿組織引流;剖腹產傷口最好在10天內不要碰水,傷口儘量保持乾燥 若是因爲子宮內膜炎所引起,通常是生產時破水太久或經常內診而造成感染,通常可以使用針劑抗生素治療。

最後,若要預防產後傷口感染而引起發燒,吳依誠也建議產後2、3周內每次如廁完畢灌洗會陰部,產後傷口也應儘量保持乾燥,不要碰水;惡露排出期間,應勤換衛生棉墊,以免細菌孳生,儘量不要溫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