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身分證暫緩實施 許宇甄:每年仍支付6375萬維持機器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在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的帶領下,前往中央印製廠考察新式身分證印製設施及維護管理。圖/許宇甄辦公室提供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前往中央印製廠考察新式身分證印製設施及維護管理。國民黨立委許宇甄表示,當初新式身分證因爲資安問題考慮的不夠嚴謹,而暫緩實施,政府已經浪費百姓的10億多元的納稅錢,現在每年還要支付6375萬元的費用來維護數位身分證相關機器,政府對得起百姓嗎?

許宇甄表示,中央印製廠展示了生產新式數位身分證整個流程,參觀者必須穿防塵衣才能進入廠房。該廠與內政部採取專線點對點的資料傳輸,避免資料外泄;全程自動化生產,原本規劃生產出來的身分證由郵局專車送到各戶政事務所,民衆領取到的新式身分證的包裝,跟收到信用卡的感覺一樣,也要像信用卡一樣辦理開卡手續。從生產到交到民衆手中流程都已規劃完畢,就等待政府一聲令下,重新進行生產。

許宇甄提到,內政部戶政司對於何時能再恢復行使數位身分證的計劃,僅表示要等到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成立、專法完成立法,解決個資問題後,由行政院決定下一步。

許宇甄於考場現場詢問,目前「數位身分證換髮計劃」已經暫緩3年了,未來重新執行後,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現有花3.49億元購買的設備?

中央印製廠表示,依規定電腦設備使用年限爲5年,重要設備使用年限爲8年,有些機器的使用年限爲10年,要看何時恢復才能決定有那些設備可以繼續使用。未來若重新招標,只會招標適合目前這些機器設備能使用的晶片及PC卡。

許宇甄認爲,科技日新月異,未來幾年若有更安全的設備和材料出現,現有的設備可能就會報廢,對於可能要報廢的機器設備,每年還要花上千萬進行維運,勢必造成多餘的浪費,行政院應儘速做出政策決定。現階段因個資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數位身分證換髮計劃」一直無法恢復,專家學者也指出,晶片技術不易攻破,但晶片的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功能,資料有被讀取的風險。

許宇甄指出,伴隨着量子電腦技術的突破,數位身分證的加密演算方法也很容易被突破,如果一旦被突破,個資就會外泄,而彌補的方式就是數位身分證的演算方式要更新,那全臺灣的數位身分證換髮又得再來一次,中央印製廠原本預估全臺2359萬張的身份證印製時間約兩年半左右,若因此要重新更換,這又將是一場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