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山水變現 空氣有價——探訪江西多地“兩山”轉化新場景
新華社南昌7月7日電 題:山水變現 空氣有價——探訪江西多地“兩山”轉化新場景
新華社記者胡錦武、程迪
記者近日走進位於江西宜豐縣的一家礦泉水企業的大型生產車間,過濾、殺菌、吹瓶、洗瓶、灌裝、貼標……全自動化的無人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今年上半年公司礦泉水產量2200多萬箱,同比增長37%。”企業負責人指了指廠房一側的地下水抽水泵房,笑着說,企業發展的關鍵就在這裡。
這家礦泉水企業的發展,得益於一場特殊的“交易”。去年12月,江西萬載縣以每年每立方米0.24元的交易價格,向宜豐縣轉讓了每年63萬立方米的區域水權,這是江西省首例地下水區域水權交易案例。
爲了解決“指標性缺水”讓經濟發展受限的難題,宜豐縣向同處錦江流域、擁有富餘指標的萬載縣申請了水權交易,萬載縣因此每年可獲得15.12萬元水權轉讓收入。“通過有效盤活水資源,宜豐縣僅引進的一家礦泉水企業年繳稅額就過億元。”宜豐縣生態環境局局長冷發平說,水權交易消除了用水需求與用水指標不匹配的尷尬。
這起水權交易是江西一汪“活水”變現增值的生動寫照。數據顯示,2023年江西省累計完成水權交易253宗,交易水量總計1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近年來,江西各地對招商引資項目設立“生態門檻”,通過嚴控“兩高”項目引入,全省空氣質量顯著改善。
走進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污染防治作戰指揮部,只見智能屏幕上實時顯示全省11個設區市的空氣質量數據和大氣主要污染物指標變化情況。通過精準分析調度,江西形成了一套科學完備的大氣污染現代化治理體系,確保常態化管控和應急應對有力有序。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江西全省環境空氣質量連續6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3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爲96.8%,再創歷史新高。
謀發展,更謀持續發展;要增長,更要綠色增長。發展新動能得益於“好空氣”的溢出效能。
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鎮咀下村近日遊人如織,東江支流咀下河潺潺流過,清澈見底,白牆青瓦的村舍與阡陌縱橫的農田相映成趣。曾幾何時,這裡河道雜亂,泥沙淤積,流域水土流失面積達13.54平方公里。
安遠縣水土保持中心主任葉紅梅介紹,自2019年起,安遠縣實施東江源三百山水土保持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秉持“治山理水興產業”的發展思路,對咀下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淤疏浚。通過增設垃圾、污水收集設施,修建景觀長廊,種植水生花草,不斷改善水質、美化環境。同時,建立生態果園,發展觀光農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民宿產業,爲當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每逢節假日,民宿客房都是‘一房難求’。遊客玩得舒心,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返鄉創業的咀下村村民古福林說。
咀下村水土環境改善後,全村開始發展小流域特色經濟。2023年,村內擁有特色民宿、農家樂、採摘園等近20家,接待遊客6萬人次,帶動就業人數同比增長20%,實現旅遊年收入750萬元。
從“廢棄礦山”“髒亂荒地”到“綠水青山”“網紅景區”,江西越來越多的地方正不斷髮揮綠色優勢,打造出一座座“致富金山”。
“江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不斷築牢綠色屏障。”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餘正琨表示,在一系列舉措的強力推動下,江西發展的“含綠量”和生態“含金量”得到同步提升,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塑造了新優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