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產後憂鬱」親友 專家傳授兩大陪伴法則

協助「產後憂鬱」親友 專家傳授陪伴指南。(圖/PEXELS提供)

國健署報告指出,10位產婦就有1位有「產後憂鬱症」,約3~8成的產婦,產後出現情緒低落。臨牀顯示,「產後憂鬱症」平均在產後四周出現徵兆、第三個月邁入高峰,有的持續長達一年,甚至更久。當親友喜獲麟兒,除了恭賀祝福,產婦若出現情緒困擾,親友不妨試試本文提供的五個陪伴秘笈,表達關懷

懷孕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一件喜悅的事情;然而,生產時的痛苦、照護新生兒的筋疲力竭、體態的改變、與伴侶或家中長輩孩子教養方式的衝突等,都可能讓這份喜悅變成一連串的壓力。有部分新手媽媽產後,會出現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的現象社會新聞也時常報導,有些媽媽因產後憂鬱症而引發自傷、自殘或傷害孩子的悲劇,像是今年9月底不幸身亡的日本女星竹內結子,就疑似產後憂鬱症而輕生,留下8個月大的孩子。究竟該如何察覺周圍是否有產後憂鬱的親友?並協助她們遠離憂鬱漩渦

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李昱表示,婦女生產後,因體內雌激素降低,加上忙於照顧嬰孩、常睡眠不足,或擔心無法適應角色的改變,輕者容易出現產後情緒低落,嚴重一點的會衍生成「產後憂鬱症」。產後情緒低落較普遍,約有5~8成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雖然會有心情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但仍能照顧小孩

而有兩成左右的婦女會衍變成「產後憂鬱症」,症狀包含超過兩週持續性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慾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經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孩。

生愈多胎、愈年輕的產婦 愈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提醒,和過往大家熟知的「新手媽媽經驗不足容易焦慮、憂鬱」的認知不同,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指出,「生愈多胎的婦女(多產婦)」,罹患產後憂鬱的機率愈高」。另外,有經前症候羣、曾罹患產後憂鬱症、以及年紀輕輕就當媽媽的女性(社會支持較不足),產後憂鬱的風險也會大幅增加!

其他常見的高危險羣,還包括家庭支持系統較薄弱的產婦,例如:和婆家關係不良,孃家又無法提供後援;以及本身較沒信心的產婦,也容易因爲身體變化,像是擔心哺乳胸部下垂、孕後發福身材瘦不下來,或因懷孕而離職,擔心產後無法順利重返職場經濟負擔變大……等因素,而焦慮或憂鬱。

李昱建議產後憂鬱的媽媽,不要太苛責自己,想想小孩可愛的地方,把身心的痛苦,跟身邊的伴侶或親友訴說,大部分的產後憂鬱媽媽得到家人的支持後,就能度過難關。不過,他也提醒,若仍有憂鬱,甚至想不開的念頭,應立即前往身心科門診,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家人的陪伴和支持,是避免產婦深陷憂鬱低谷或走過產後憂鬱症的重要因素!多數情況下,有足夠的家庭與社會支持,大部分的新手媽媽都可以順利走出產後憂鬱的陰霾。如果家人或朋友剛生了小寶寶,除了恭喜及爲她高興,你也可以付出更多關懷,協助她們,建議可嘗試以下方法

.陪伴法則1 對談時,以同理心爲前提

「當生活發生劇烈轉變,會慌亂是正常的;生育,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轉折!」葉雅馨提醒,周圍親友應先理解,產後憂鬱並不是產婦能控制的,有這些負面情緒也都是正常的現象。不少產婦在這個階段,情緒會比較敏感,建議在對談時,多以同理爲前提,像是用「如果我是妳,我也會很不知所措,妳已經很棒了……」取代「還好我不是妳,這也太辛苦/太累了!」、「我看人家都@#$%,妳也&^*&……」或「怎麼小孩餵奶了,還一直哭?」,避免同情或指責的口吻,同理會令產婦感到被支持及認同!

.陪伴法則2 告訴自己:我只是傾聽者

葉雅馨強調,親友必須意識到自己「只是個傾聽者」,當新手媽媽在傾吐自己一團亂的生活和無助時,並「不是要你建議或期待你提供解決的方法」。她通常不需要你告訴她該怎麼做,當她表達自己有多慌亂時,只是「希望你能瞭解或安撫她的焦慮感」。

「她們只是想要有人可以接住那股負面情緒,所以並不需要幫她們分析該怎麼辦。人都是需要被同理、被支持的,只要鼓勵她們,讓她們知道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甚至握握她們的手,給她們一個擁抱,讓她們感覺到被安慰就可以了!」建議親友每個禮拜花點時間傾聽新手媽媽的心理困擾。

本文作者:張鬱

諮詢:李 昱(高雄長庚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詹佳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葉雅馨(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

《大家健康雜誌》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