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別把食安當祭品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萊豬及30月齡牛肉在2021年開放進口後,日本福島及其周邊茨城櫪木羣馬、千葉5縣核災區農產食品叩關,應是接踵而至的食安問題。311東日本大震災將屆10年,但災變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仍難以善後,其中不僅106萬噸的福島核污染物、核污冷卻是否「排入海洋」引起南韓周邊國家的關切,臺灣及中、韓對福島核災區食品的貿易管制措施亦未見解除。

目前,中國大陸爲對日本核災區管制最嚴格的地區,其管制範圍爲福島周邊1都9縣,但在2018年11月解禁新潟米,但仍必須符合大陸食安等法規要求。此外,南韓對日本核災區食品之管制仍嚴,目前仍禁止福島周邊8縣市所有產品及14個縣市27個產品項目出口南韓。

日本認爲,對核災區食品的貿易管制違反世貿組織(WTO)的《SPS協定》,並選擇南韓向WTO提告。日本自信勝券在握,並揚言若臺灣一味抵制,將不排除尋求WTO爭端解決小組仲裁。然而,日本事與願違,WTO終審認定韓國日本產食品採取之進口管制措施符合《SPS協定》。

駐日代表謝長廷對南韓的勝訴迴應指出,「臺灣和南韓情形不一樣」。謝代表似乎忘記其爲我國駐日代表身分,而非日本的委任律師,其辯稱,「WTO的判決並未認定日本的水產品有污染,而是認定在一時沒有科學根據證明有污染前,依WTO相關規定,可允許當事國暫停進口」。

謝長廷主張,臺灣應參考歐盟、美國或加拿大等國的作法,而非參考中國大陸或反日國家。謝長廷言下之「反日國家」應意指南韓,但南韓對日本核災區食品的嚴格把關,不爲「反日」,而是基於南韓國民對日本農漁產食品的消費習慣所採行的管制措施,目的是爲「食安」。

謝長廷意有所指認爲,此將影響日本對南韓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支持,臺灣若持類似的態度,亦恐招致相同的後果。誠然,謝代表所言不虛,日本將臺灣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與推進臺日自由貿易掛勾,但此爲對我國之差別待遇,因中、韓的管制未構成日、中、韓FTA談判前提

謝長廷爲日本說項無助於臺灣民意對日本核災區食品信心的恢復及問題的解決,其應要求日本將此議題與臺灣參與區域多邊自貿體制脫勾,並在後續的臺、日經貿對話中爭取建立類似「日中食品農水產品合作跨部門磋商機制」,以求確保「食安」下解禁日本核災區食品,莫使「食安」再淪爲外交祭品。(作者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