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勝選財經篇/臺股行情怎麼走 股市3大名師一次報你知
▲ 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左起)、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CMoney顧問呂漢威解析臺股選後局勢 。(圖/資料照)
臺股2019年衝上了近30年來新高點,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緊接着總統大選順利結束,蔡英文連任,臺股本週一(13日)又上演謝票行情,上漲88點,目前仍守在12090點上,對於投資人最關心的臺股後市展望,《ETtoday新聞雲》特別採訪了三大名師,一同來剖析臺股這波行情還能持續多久?有哪些個股能順着「小英總統政策利多」再走一波?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表示,蔡英文連任後,大家關注選後這段期間的受惠股,主要是蔡政府在過去四年推動的5+2政策。
5+2政策是蔡政府爲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爲核心價值,追求永續發展的經濟新模式。提出「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的產業創新計劃。
李秀利指出,在智慧機械部分,首先受惠的是與工具機相關的個股;亞洲矽谷主要是5G相關,而5G、AI發展帶動的主要還是半導體產業,像是半導體上游IC設計、設備製造、封裝測試等,這些都是臺灣立足亞洲矽谷、科技龍頭的重點產業。
在綠能科技部分,受惠的主要有風力發電、太陽能以及LED等題材。CMoney顧問呂漢威指出,LED雖在第四季纔是旺季,但因搭上節能環保政策可望有表現。
生技族羣部分,呂漢威表示,可留意國光生技、中裕等,另因近期受到大陸武漢病毒影響,帶動疫苗製造廠商需求,新藥族羣像是藥華藥,在去年12月營收有明顯增長,還有浩鼎這些個股可以多加留意。
國防科技受惠「國艦國造政策」,帶動臺船、漢翔等在臺灣有專有技術的製造廠。呂漢威表示,因要造飛機、造船有一定程度的技術門檻,不像一般製造業容易入門,加上臺船也跟風電有點關係、漢翔等臺灣一些航太相關企業,最近也接到國際訂單,彰顯臺灣在這方面技術的進步,後續表現可以留意。
另外,在臺商迴流、資金迴流的部分,李秀利強調,主要要關注「產業價值提升」帶來的利多,而這些就不是那麼具體的個股;但整個資金迴流的帶動,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金融服務需求大增,提供資金往來需求客戶的金融服務機構,可望優先受惠。
產業>政策:政策做多無實質利多 建議看產業趨勢選股
但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爲「沒有什麼特別受惠的股票」,因政策比較偏重非核家園,而這裡頭很多風力發電相關,真正賺到的都是特定人或國外廠商。
朱成志指出,選股要看產業趨勢。像是5G概念、大陸跟臺灣下單的IC設計,「不要去硬牽拖選舉跟政策,很難找出什麼偉大股票」。
朱成志也提及,臺灣產業景氣因爲5G的帶動,會有新的國際科技需求,這對臺灣相關的科技股是有正面助益的,但這是因爲產業推升,跟選舉沒有關係。
臺股短線:第一季~上半年見高 有望突破歷史高點12,682
李秀利指出,在5+2政策裡面,2019年表現最強勁的是電子相關族羣,選後迴歸基本面,也會由電子股持續引領大盤。選後行情「偏多」趨勢上沒有太大變化,封關前留意會不會出現賣壓跟籌碼面調節,封關之後就是迴歸基本面看產業趨勢。可留意美中貿易戰、臺商轉單受惠企業,以及資金迴流激勵產業價值提升的企業。
另外,對於臺股有沒有機會突破歷史高點12,682?呂漢威認爲,作夢行情幾乎都在第一季。去年僅有部分個股表態,光是靠臺積電、5G概念股就可以把指數推到1萬2千點,傳產當中像鋼鐵、塑化這些很多都沒有漲到,如果第一季整體狀況再更好,就有機會推升臺股衝高。但如果第一季作夢行情都過不了,就要回歸觀察基本面有沒有跟上,上漲的壓力會比較大。
李秀利也認爲,要挑戰12,682必須有企業獲利動能推升,在5+2政策、資金迴流兩大因素,加上臺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完整度提升以及創新的情境下,臺股要去挑戰高點是具備足夠條件的。但預估上半年優於下半年,下半年因會遇上美國大選,變數增多,因此偏向看好上半年。
臺股中長線:留意漲多休息、兩岸關係變化
李秀利表示,今年會不會發生金融風暴或是黑天鵝這一點無法預期,如果是不會的話,現在金融環境包含美國低利率、Fed不升息、中美貿易緊張緩和等情形來看,總體經濟面提供給風險性資產的投資前景是看好、偏多的,但即使偏多也要特別注意,這種行情不會天天漲,或者是不斷衝高。
▲ 美股強勢將有利臺股高檔支撐。(圖/路透社)
李秀利補充,2020年要辨別清楚,指數的回檔是修正還是多頭接近尾聲的訊號。以目前狀況來看,如果美股強勢、美國經濟環境持穩或是大陸GDP保6,這些情形在2020年不惡化、不轉壞的話,不用擔心「熊來了」窘境會立刻發生。
李秀利認爲,在這個高點大家都會格外謹慎、居高思危,但這種趨勢反轉也不會一天兩天就會成型。「多頭是花這麼長、這麼久才走到現在,所以空頭要成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出現。」
朱成志則提醒,520總統上任發表的談話,將牽扯到兩岸政策關係。「蔡政府的兩岸政策擺明就是與中國大陸保持距離,但這也要看對岸能不能接受」;臺灣外銷出口有40%是對中國大陸,是新南向政策補不回來的,當兩岸關係有了越來越大的問號,未來發展就必須注意。短期看來是沒問題,但中長期還要再做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