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單月加倉超600億元,A股3月行情怎麼走?

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集體收紅。

上證指數收漲1.94%,報收於3015.17點;深證成指收漲3.13%,報收於9330.44點;創業板指收漲3.32%,報收於1807.03點;科創50收漲4.68%,報收於807.71點,2月累計大漲17.94%;上證50收漲1.15%,報2413.14點,2月累計漲幅爲7.05%。

北向資金全天單邊淨買入166.03億元,單日淨買入額創7個月新高,其中滬股通淨買入86.42億元,連續23日淨買入;深股通淨買入79.62億元。

從全月來看,2月北向資金,累計加倉A股市場607.44億元,創13個月新高。其中淨買入滬市451.58億元,淨買入深市155.86億元。

業內人士認爲,在“國家隊”資金持續買入、禁止融券、限制DMA額度等因素推動下,市場情緒回暖,3月市場有望延續這一走勢。

北向資金單月買入超600億元

2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再度涌入市場。

Wind數據顯示,2月29日,北向資金全天單邊淨買入166.03億元,單日淨買入額創逾7個月新高;2月累計加倉超600億元,創13個月新高。此舉點燃的交易情緒帶動A股成交量再度突破萬億元,全市場超5200只個股上漲,超百股漲停。

2月份,在資金的推舉下,滬指累計上漲8.13%,深成指累計上漲13.61%,創業板指累計上漲14.85%,三大指數均在月線六連陰後首現陽線。

月內北向資金四度單日加倉超百億元,2月21日更是加倉135.95億元,創下2023年7月29日以來單日淨買入額度新高。Wind數據顯示,當天北向資金淨流入前十席位中,有9傢俱有外資背景,摩根大通金融(香港)淨買入30.9億元位居第一,摩根士丹利香港證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分別淨買入28.9億元、27.3億元居於第二、第三位。

有機構人士指出,北向資金近期的熱烈舉動說明其對A股市場的看好。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李世豪認爲,今年以來,不同類型的海外資金流明顯分化,若干指標表明自2023年8月以來外資持續減持A股的趨勢已經迎來尾聲,海外跨國配置的主動基金內China的實際倉位平均已經降至2018年之前的水平,預計配置類資金後續“回補”的強度和持續性將取決於國內基本面的復甦預期變化。

不過,回顧往年北向資金在開年的表現與A股市場的表現,存在一定的時滯效應。在東方財富證券總量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師曲一平看來,過往1、2月份北向資金淨買入往往預示着接下來一個季度市場資金強弱。

2023年,北向資金在開年大舉加倉後熄火,全年呈現弱流入態勢,其開年1月涌入1413億元,前2月加倉1500億元,在資金情緒的烘托下,上證指數在接下來的3月和4月錄得1.33%的漲幅,此後出現高位震盪。

再將時間線拉長至2022年,北向資金在當年1月加倉168億元,2月加倉40億元,上證指數在3月、4月分別錄得超6%的跌幅。

市場以情緒面爲主導

業內人士稱,在“國家隊”資金持續買入、禁止融券、限制DMA額度等因素推動下,市場情緒不斷回暖。

曲一平對記者表示,2月行情修復過程在3月份有望延續,判斷市場核心就是觀察國證2000小盤股走強是否能持續。回顧過去10年前兩次大小盤嚴重偏離,發生在牛市中段的偏離修復較快,發生在熊市末尾的偏離修復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甚至幾個季度。本輪大小盤最大偏離點在1月底,因此我們認爲目前的修復纔剛剛開始。

“當前來看仍是情緒面爲主。”上海某權益基金經理對記者說,上證指數已站上60日均線的反壓線,觀察近期指數從最低點2635點到3000點,基本上以陽線收盤。微盤股也錄得修復,上漲幅度在50%左右,不少個股股價錄得翻番。

前述經理進一步稱,近期反彈較多的個股基本屬於前期下跌較多的個股,補跌表現較爲正常,主要指數有望回到2023年年底的水平。

“目前處於第一輪反彈階段。”某公募基金策略分析師稱,從策略上來看,左手“高股息”,右手成長股,本質上還是要關注題材個股的漲幅。

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楊超認爲,仍要堅持高股息策略。他指出,當前國內經濟仍然處於房地產去庫、新舊動能轉換期,經濟修復斜率偏緩,高股息資產確定性較強,有望持續受到投資者的關注;隨着政策不斷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導向,健全現金分紅治理機制,疊加經濟修復環境下A股盈利能力邊際改善,企業分紅意願有望增強,帶動現金分紅力度持續提升;經歷近期的上漲行情後,當前高股息資產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大盤補漲過程中,市場有望震盪上行的趨勢,超跌的成長股以及主題概念輪動將成爲行情的主線。”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當前市場以情緒面爲主導,處於經濟數據、公司財報等基本面的真空期,未來走勢上漲有待考證,建議謹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