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髖關節疾病的超聲診斷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又稱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6倍左右,左側約爲右側的2倍,雙側約佔35%。DDH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

該病的危險因素有:女孩、第一胎、多胎;有家族史者;胎位不正,如臀位,羊水少;有足部跖內收畸形或肌性斜頸等;錯誤的襁褓方式-蠟燭包。

臨牀表現

因患兒年齡、脫位程度、單側或雙側發病等不同,臨牀表現可有不同,主要表現如下:

新生兒期單側脫位患兒早期可以有臀紋、大腿紋不對稱,但特異性不強。一側髖關節內收。雙側脫位患兒會陰部變寬。此時體格檢查至關重要(激發性試驗:歐土蘭尼(Ortolani)徵和巴羅(Barlow)徵)。

出生後兩週至三個月甚至更大的單側脫位患兒有下肢不等長,行走期患兒有跛行步態,鴨步。

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診斷比較困難,一般出現髖關節外展受限(小於45°--50°)要考慮此病變(主要依靠超聲檢查確診)。

Ortolani徵陽性可以確診髖關節脫位,而Barlow徵陽性只是提示髖關節不穩定。

超聲檢查的重要意義

股骨頭出現骨化中心之前(男孩5-7個月,女孩3-5個月)X-ray檢查意義不大,6個月以內嬰兒主要依靠超聲檢查,股骨頭骨化時,可靠性低於X-ray檢查。

超聲檢查的優點非常明顯:①特異性和敏感性高,均大於90%,假陰性少;②對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都可以診斷;③可對DDH的治療進行動態觀察;④沒有放射損害。

在美國醫生都會建議新生兒3-4周之後行常規超聲檢查(因生理性鬆弛不建議3-4周以下嬰兒行超聲檢查)。主要的缺點診斷結果差異比較大,對檢查者手法要求很高。

超聲檢查方法

Graf法

國際公認的髖關節超聲檢查的Graf法是以它的創立者奧地利小兒骨科醫生Reinhard Graf教授的名字命名的。

他的研究成果讓我們認識到:

1,形態學的評估和判斷是髖關節檢查的基本依據;

2,超聲檢查能夠客觀、準確地判斷髖關節的形態學;

3,規範的超聲檢查方法確保診斷的正確性和有針對性的治療。

Graf方法是通過測量α角和β角,它們分別評價骨性髖臼 和軟骨性髖臼覆蓋股骨頭的程度。

根據不同的測量指標,髖關節被分成四型和數個亞型。(根據髖關節的解剖病理學來分類,不同於傳統的X-ray分類即正常髖關節,髖關節發育不成熟,髖關節半脫位,髖關節全脫位)

探頭準備:高頻線陣探頭 新生兒-三個月:7.5MHZ以上;三個月-六個月:5MHZ-7.5MHZ。

被檢者體位:固定側臥位,待檢測下肢髖關節輕微屈曲、內旋。

超聲標準髖關節冠狀切面(旋轉90°)

操作手法

探頭置於髖關節外側,探頭平面平行於身體長軸平面前後移動,先找到股骨頭,然後繼續小範圍平行移動找到髂骨下緣。

找到髂骨下緣後凍結圖像,檢查是否爲標準切面,一般可同時顯示盂脣,即可進行測量。如果切面不滿意,則原地旋轉探頭,尋找標準切面。

如何測量角度

小兒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

小兒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又叫髖關節一過性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TSH),是造成兒童急性髖關節疼痛的最常見原因。男童發病率高出女童2-3倍以上,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發病高峰年齡爲2~5歲,右側多於左側,雙側髖關節發病的佔5%。該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病毒感染、創傷、細菌感染及變態反應(過敏反應)有關。病理檢查可見非感染性炎症和滑膜增生。

臨牀表現及誘因

單側髖關節或腹股溝疼痛是最常見的臨牀症狀,部分患兒可表現爲大腿中部或者膝關節疼痛。很小的患兒可以表現爲夜啼及痛性跛行,檢查可發現髖關節活動受限。近半數的髖關節滑膜炎患者近期出現過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咽炎、支氣管炎、中耳炎等病史。髖關節滑膜炎的患兒,通常不發熱或者輕度體溫升高,高熱非常罕見。

超聲檢查

被檢者體位 :仰臥位;髖關節微屈、外展

手法:探頭至於髖關節前,於股骨頸長軸方向一致,測量股骨頸頸前間隙。

股骨頸頸前間隙,即股骨頸骨膜表面至關節囊外緣(關節囊與髂腰肌的分界線)之 間的最大距離。

正常聲像圖及所示結構

一過性滑膜炎超聲表現

常有兩種:

一關節腔積液型:患側股骨頸頸前間隙較健側明顯增寬大於1mm,關節腔(前隱窩)內有積液,伴或不伴滑膜增厚。

二關節囊腫脹型:患側股骨頸頸前間隙較健側增寬大於1mm,內回聲欠均勻,關節囊與髂腰肌之間的界面凸面向前(正常爲凹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