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足島社區探索實踐居家養老新模式——打好組合拳 服務暖民心

近年來,仙足島社區持續關注民生福祉,依託黨建力量在養老服務領域上下苦功、謀作爲、建體系,着力解決“居家養老”難題,以“建、安、用、做”爲關鍵抓手,致力打造一套“有爲”服務體系,探索實踐社區居家養老新模式,較好地解決了羣衆關心的養老問題。

在“建”上立載體,打造養老服務驛站。載體是一切服務工作的立足點,更是工作開展的關鍵性支撐點。仙足島社區以滿足轄區老年羣衆對美好退休生活的新期待爲奮鬥目標,通過加快整合轄區“大黨委”黨建資源,着眼於老年羣衆期盼的“在身邊、在周邊”的急切服務需求,打造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依託社區服務驛站作爲服務載體核心向四周居民輻射延伸,將社區治理與民生服務有效融合,並將服務觸角延展到社會的每一處“神經末梢”。在生活服務方面,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能夠就近爲老年羣衆提供日間照料、養老便餐、健康指導、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全方位全覆蓋服務;在文娛活動方面,藉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這一載體,開展像健身養生、手工製作、文化講座、普法義診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得老年人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在“安”上講系統,謀劃應急救護系統。仙足島社區精準掌握底數,通過逐一走訪摸排,採用社區數據統計共享平臺,切實掌握轄區老年羣體的數據情況,做到底數清、數據明;街道黨工委牽頭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主動對接應急醫療救護系統服務商,主動擴權賦能社區,給予社區堅強有力的經費保障,爲轄區老年羣體免費安裝應急醫療救護系統,有效解決了老年羣體子女的擔憂,守護老年羣體的安全底線;三方聯動反應,科技賦能服務老年羣體,加速將系統終端連接到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社區以及轄區家庭醫生辦公點,一旦老年人使用應急救護系統,能夠第一時間實現三方聯動,及時承接救助服務,快速解決突發情況。

在“用”上拓渠道,發揮銀髮隊伍餘熱。仙足島社區整合銀髮治理資源,針對轄區內老年羣體組成多爲離退休老幹部的情況,仙足島社區充分利用這些離退休老幹部的豐富社會閱歷與工作經驗,整合優勢資源,分類研判每位離退休老幹部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鼓勵離退休老幹部結合自身優勢投身到社區治理當中,強化組織功能,夯實基層治理力量,通過挖掘離退休老幹部擔任社區志願者,建立起了一支銀髮志願者隊伍,並動員和吸納了更多有志向、有能力的老年人加入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從而構建起社區老年志願者羣體服務網絡,增強了社區治理能力,充實了網格力量;組建文藝表演隊伍,通過組建老年人文藝隊伍,將原本社區散亂的文藝活動,以老年自治的方式,規模化、分類有序開展文藝活動,並在不同層級的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爲社區獲得了不少榮譽,再次激發了老年人幹事創業的熱情。經過從兩個維度着手,一方面解決了基層治理人手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讓離退休老幹部找到了發揮餘熱的新平臺。

在“做”上求實效,豐富關懷活動內涵。仙足島社區拉近聯繫距離,針對80歲以上老年人持續開展“五個一”活動,即:送一個蛋糕、獻一條哈達、送一句祝福、唱一首生日歌、表演一個活動,進一步拉近了與老年羣體的距離,打通了社區與老年羣體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另外,還通過給轄區60歲以上老人舉辦生日派對,組織社工志願者到老年羣體家中爲他們送上生日祝福與禮物,第一時間將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送到老人心中;深化醫療服務,積極健全健康服務網絡,統籌利用家庭醫生等資源,對轄區老年羣體中獨居老人等重點人羣建立健康檔案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爲其提供診療、隨訪、健康指導等醫療服務。仙足島社區還與各級醫院展開合作,採用定期形式,邀請醫生到社區開展義診活動,爲老年人提供免費的健康檢查和醫療諮詢服務。與此同時,主動更新社區健身器材,爲老年羣體健身提供更加優越的硬件設施條件;藉助“五五工作法”重要工作舉措,依託“雙報到”機制,邀請疾控中心開展健康心理教育、銀行機構開展金融消保等普法宣傳,公安機關開展反詐技能等講座活動,有效增強轄區老年羣體的法治意識與反詐能力,瞭解科學健康養生知識;提升手工技能,邀請花藝、陶藝、剪紙以及刺繡等手工藝老師教授老年羣體手工技能,豐富其退休生活,結合婦女節、重陽節以及藏族傳統節日開展專題手工製品活動,全面豐富老年羣體活動內容。

仙足島社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要持續打好“建、安、用、做”這套組合拳,充分藉助黨建力量和黨建資源,進一步破解難題,構建好“有爲”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廣大老年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