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城投資智算中心欲服務香港,地產業務探索新模式

“我今年已經60多歲了,下一步準備鍛鍊自己從‘地產人’成爲‘AI人’。” 5月24日,在“福州新區2000P智算中心”發佈會上,大名城(600094.SH)董事局主席俞培俤笑稱。

面對持續收縮的地產業務,大名城正在主動謀變,探索數字經濟的發力點。

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上述“福州新區2000P智算中心項目”在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產業生態大會上正式發佈,該項目正是由大名城聯合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旗下福建大數據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商湯集團共同投建。

尋求第二業務增長曲線的背後,是持續下行的樓市,各大房企在不斷出險的過程中,還面臨着經營壓力加大、利潤規模收縮等情況。

克而瑞研報顯示,行業利潤在2021年出現負增長,2022年規模房企整體的淨利潤首次出現淨虧損,2023年行業利潤規模延續負增長趨勢,且繼續表現爲淨虧損。

大名城的地產業務規模也出現收縮,營收、利潤表現也有所承壓。儘管出現了經營波動等風險,但大名城保持住了自身安全,也成爲其在房地產行業出現復甦跡象的當下,實施護住地產基本盤與探索業務轉型戰略的關鍵因素。

已有部分香港業務

這次轉型探索,大名城瞄上了數據經濟。

5月初,大名城發佈了一則對外投資的公告,稱與福建大數據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數據產投”)、上海商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籌科技”)三方協商一致,擬共同投資設立福建省大數據智算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爲“大數據智算”)。

根據協議約定,大數據智算註冊資本人民幣2億元,其中大名城出資8800萬元,佔比44%;大數據產投出資10200萬元,佔比51%,商籌科技出資1000萬元,佔比5%。同時,該合資公司由大數據產投實現控股及並表要求,大名城佔董事會2位席位,合資公司總經理由大名城推薦。

其中,大數據產投是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後者由福建省國資委全資持股。作爲全國率先成立的省級國有全資大數據企業,福建省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是“數字福建”建設的主力軍,是全省公共數據資源一級開發主體。

距上述公告半月有餘,大名城的這項投資就迎來了新進展。在5月23日舉行的人工智能與數據要素產業生態大會上,大名城、大數據產投、商籌科技共同投資設立的福州新區2000P智算中心正式發佈,預計年內建成投用。

據披露,這一項目是福建省首個超2000P規模的算力集羣,將以規模化、集約化佈局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立算力共享平臺,並將爲區域用戶提供算力、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爲核心的雲服務。另據透露,平臺首期已部分部署香港客戶業務,成爲“港數閩算”試點,將於今年內正式開始對外提供服務。

在發佈會上,俞培俤表示,福州新區2000P智算中心,不僅具規模,而且只是開始,未來將全力會同相關單位,繼續加大投入,多元、高效、共進,打造福建智算品牌新名片。

選擇在福建拓展數字經濟這一賽道,大名城有深入的考量。

俞培俤分析,受益於海上風電等因素,福州新區電價成本約0.45元每千瓦時,僅爲香港的三分之一;而且福州的房租更低,2000P的智算中心平臺可以迅速建設、投產,在香港打造同等規模的平臺要分好幾個地點,建設週期要兩年。

更重要的是,香港在積極擁抱人工智能行業,但當地算力卻較爲匱乏。有研究顯示,在接受了調研的香港本土AI企業中,有近一半公司正面臨算力不足的情況,有31%的企業目前正在使用位於內地的超算中心,另有26%的企業選擇使用海外的超算中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信息科技協會會長、數睿科技國際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楊德斌就曾建議,借鑑“東數西算”,試點“港數閩算”,以緩解香港高昂的物價對香港數據中心建設的限制,並建議在福建福州新區試點,探索“港數閩存”、“港數閩算”模式。

同時,身爲閩系房企的大名城,這一選擇與福建省未來的發展規劃也正匹配。2023年,福建省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前瞻佈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並在2024年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2萬億元。

俞培俤表示,未來將以地產、人工智能爲雙主業,後續不斷地加大投資力度,逐步實現企業轉型過渡,並推動國家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仍要護住基本盤

拓展新業務,是大名城應對地產業務持續收縮時的主動謀變。

自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以來,房企銷售始終處於下行通道,業績表現不佳,企業利潤也空間持續收窄。2023年,行業整體利潤規模延續負增長趨勢,且連續兩年表現爲淨虧損,各項利潤率指標繼續下探,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克而瑞統計顯示,2023年行業典型上市房企整體實現毛利潤規模5436億元,企業毛利潤增速的中位數爲-23%;淨利潤合計表現爲淨虧損1097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1458億元,企業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增速的中位數分別爲-36.0%和-33.9%。

大名城方面也坦承,2023年前所未有的挑戰使公司銷售規模收縮,業績承壓。2023年全年,大名城實現收入116.96億元,歸母淨利約2.23億元,扣非淨利約2.34億元,三項指標同比皆有較好的增長,但整體規模相較於2020年及2019年則明顯縮減。

不只是當前業績下滑,在如今的市場環境與行業競爭格局中,民營開發商或因資金面緊張,或因市場持續下行,放緩了拿地步伐,未來可供銷售的存貨持續減少。據克而瑞,至2023年末,聚焦銷售百強房企,受到企業投資持續收緊的影響,銷售百強房企總土儲貨值連年下降,2023年末僅爲26.4萬億元,同比跌幅17.8%,與最高峰相比則下降39%。

大名城董事局副主席兼總經理俞錦在4月下旬的業績說明會上也坦言,近幾年,全行業銷售規模增速放緩,處在持續的底部築底階段,公司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大壓力。爲保持合理的經營性現金流以及償債資金安排,公司投資策略進一步趨於審慎,對項目利潤率的追求是投資決策的首要因素;同時,集中供地政策的推出加劇了核心城市土拍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名城在一線城市拿地難度被迫大幅度提升,報告期,公司未繼續在上海獲取土地,土儲規模進一步減少,未來新開工規模也將受到影響。

俞錦表示,預計未來一兩年,在外部環境未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公司房地產業務規模將存在持續收縮可能,基於房地產行業銷售與結算期間存在差異的特點,未來經營業績亦存在波動風險。

儘管地產業務面臨不斷收縮的局面,大名城在債務方面沒有更多壓力。據瞭解,大名城目前已沒有更多存續的公司債券。同時,截至2023年末,其資產負債率爲48.94%,扣除預收賬款資產負債率33.78%,淨負債率8.60%,現金短債比1.94。這也是大名城在當前仍能探索轉型的底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城在數字經濟方面的探索更多的是尋找業績增長第二曲線。

近來,高層重新定調“去庫存”, 5月17日,政策端更是迎來重要轉折,央行“連發三箭”,降首付比例、取消利率下限,降公積金利率。目前,全國層面首付比例已降至歷史最低,地方也在過去的半個月裡也積極跟進落實各項政策。

從當前市場行情來看,重磅利好政策加碼逐步穩固了市場信心。據克而瑞監測,全國65個重點城市2024年第20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爲330.89萬平方米,與第19周基本持平,與4月周均相比增長17%。該機構預計,5月新房成交環比4月會有一定程度提升,前期熱點頭部城市上海、成都、西安等短期內熱度有望止跌企穩。

隨着市場逐步企穩,大名城方面也表示將把握時機,尋找投資機會,護住地產的基本盤。俞錦在業績發佈會上提及,在地產業務方面,實施戰略優化和精簡,堅持深耕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適時根據房地產行業的新發展趨勢和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探索並構建名城特色的地產業務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