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劉敏夫:安倍向南走 東南亞成新歡

人力成本中日關係以及中國經濟趨緩啓人憂心,安倍政府爲分散中日關係惡化因素帶來的經濟風險,正向東南亞亞洲其他國家招手廣爲借力

【文/劉敏夫

繼今年一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訪東盟成員國越南泰國印尼之後,日前又宣佈將在本月稍晚訪問緬甸,凸顯出以經濟重建作爲最優先任務的安倍政府,在日本企業於中國面臨困境侷限日圓匯價走貶對經濟的正面效應之際,試圖透過頻頻出訪東南亞國家,加強日本與當地國家的合作,緊緊把握住解救日本經濟的每個可能機會。

安倍晉三上任之後,採取積極的政策,希望能夠讓日本在短期內扭轉通縮的劣勢,並設定了二%的通膨目標,利用創造通膨以刺激經濟增長。安倍的主張獲得日本新任央行行長田東彥的全力配合,推出激進的貨幣寬鬆措施,兩年內將基礎貨幣量擴大一倍,至二○一四年底達到二七○兆日圓。

企業獲利現成效

安倍政府與日本央行聯手果然不同凡響,不僅引領日圓匯價節節走貶,還促使日本股市步步高昇,東證指數與日經指數年初迄今漲幅雙雙約爲四○%。

於此同時,日本二○一三年第一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長年率更因此達到三.五%,遠高於經濟專家此前近二.八%的增長預估,創下一年多來的新高。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專家Yoshiki Shinke認爲,第二季的經濟增長表現有可能比第一季來得更好。不少市場人士也認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接下來的經濟計劃,將對日本的經濟走勢起到關鍵性作用。

儘管一般認爲,日本內需面仍欠缺臨門一腳,但是卻也認爲安倍政府引領日圓走貶的經濟策略正面成效,已經率先在日本企業獲利面上獲得展現。根據彭博社統計資料,日圓兌美元匯率在過去的六個月中貶值了約二四%,來到一○二.五○日圓附近的價位,這讓日本企業出口獲得明顯提振。

從近期公佈截至今年三月底止的二○一二年度財報發現,日本出口商獲利明顯好轉,標誌着日本精神的汽車產業受益尤其明顯,業績普遍優於預期。其中龍頭業者豐田汽車表現尤其突出,二○一二年度淨獲利達九六二一億日圓,比上個年度增長約二四○%,優於市場預期。此外,本田汽車二○一二年度淨獲利則是成長七三.六%,至三六七一億日圓。馬自達汽車二○一二年度成功轉虧爲盈,淨獲利達到三四三億日圓。

美國市場表現良好,以及日圓大幅貶值導致出口增加,無疑是日本車商業績大增的主要原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九月份,中國與日本領土糾紛,所引發的中國消費者抵制日貨情緒,卻讓日本汽車二○一二年度在中國這個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上慘遭滑鐵盧,從而侷限了獲利演出。

日企轉進東南亞

而且根據近期的統計數據,日本汽車生產商今年三月份的在中國的汽車產量與銷量持續下滑。當月豐田汽車銷售量去年同期減少一一.七%,產量年減四.五%;日產汽車當月在中國的汽車銷售量較去年同期下滑一六.六%,產量年減七.四%。

安倍首相朝東南亞發展的南向政策,其實很大程度是與中國有關。此前日本經濟一度放緩,除了與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等外圍經濟的不明朗,以及日圓不斷升值,令日本以出口爲主的經濟雪上加霜等因素有關之外,中國的經濟呈現硬着陸的風險,以及日本與中國釣魚臺列事件的爭執,也是很重要的拖累因素。

事實上,日本企業在中國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被認爲是日本製造業龍頭的日本汽車產業在中國銷售的業績下滑,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不容小覷,而且中國的反日情緒,恐怕也會讓日本旅遊業航空業零售業等產業遭受長期打擊。

爲了尋求出路,日本轉向東南亞靠攏。研究專家認爲,自釣魚臺列島事件升級以後,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趨緩,將產業轉向東南亞,完全是日本方面尋求政治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正常行爲。不少觀察家也指出,安倍再次擔任首相後,更加重視與東南亞各國的合作。而日本與中國關係緊張是日本產業轉移的背後因素之一。

除了中、日關係緊張的因素之外,中國產業面臨轉型導致人力成本上揚,以及中國經濟的趨緩,也是日本企業將生產投資重心轉移到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的考量因素。 (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27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