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出遊計劃安排了嗎?專家提醒:戶外活動時注意這些毒蟲!

“五一”假期即將來臨,很多人選擇去踏青露營,在田園山水間放鬆身心。然而,芳草如茵、蟲鳴悅耳,迷人的風景中也可能潛藏着風險。

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皮膚科專家提醒,春夏季節,蚊子、蜱蟲等毒蟲活動頻繁,市民朋友在野外踏青露營時,要做好個人防護,遭遇毒蟲叮咬,要科學處理,及時就醫。

被蜱蟲咬後切忌“生拉硬拽”

最近,市民張女士去鄉下游玩,在大樹底下的草地上躺臥過。回家後,她脖子疼痛,用手觸摸到異物,強行拔除後,發現是蟲體,便在網上搜索圖片對比,與蜱蟲相似度極高。3天過去了,脖子仍隱隱作痛,來到皮膚科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她被蟲叮咬的部位有紅腫的結節且中央仍有黑色異物殘留在皮膚內,可能是蜱蟲的口器。隨後,醫生爲她切除皮損,使用藥物預防性治療。

“被蜱蟲叮咬後,不正確的取蜱蟲方法可能導致局部發炎、潰瘍,蜱蟲也可能傳染很多種疾病,不建議大家自行處理。”皮膚科主任張源介紹,蜱屬於蛛型綱蝗蟎亞綱,有吸血習性,從幼蟲到成蟲的各個階段均可叮咬宿主、吸食血液。蜱蟲的垂脣像魚鉤上的倒鉤是一樣,可以牢牢地鉤在動物和人的皮膚上。蜱蟲叮咬人以後,大多數無明顯症狀,偶可出現皮膚髮紅、腫脹、瘙癢或輕微疼痛,部分可以通過傳播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引發傳染病,如果蜱蟲在叮咬皮膚時生拉硬拽導致口器折斷在體內,更容易讓人感染。

張源表示,近期接診患者中,有的會在網上學習取蜱蟲的方法,如使用凡士林、指甲油、酒精、菸頭燙、液氮冷凍、注射局部麻醉劑及鑷子取蜱蟲等,但目前最推薦的還是使用鑷子取蜱蟲。

“蜱蟲腹部和口器之間,連接不牢,容易被人扯斷。”張源提醒,在取蜱蟲的時候不要夾住及擠壓蜱蟲吸過血的體腹部,避免血液被擠壓回傷口,可以嘗試夾住蜱蟲的頭部,緩慢而穩定的向外輕輕地拔除,避免蜱蟲口器脫落並殘留。“如果發現拔除後口器不完整,最好面診皮膚科醫生,繼續用鑷子把口器部分取下來,必要時再使用皮膚鏡觀察傷口或蟲體,查看有無殘留,預防蜱媒病的發生。

避免毒蚊叮咬,杜絕瘧疾風險

日前,市民陳女士帶着6歲的兒子去山間挖竹筍,孩子的肩背、手足被蚊子叮了很多紅疹。她看到新聞說國外瘧疾流行,要注意防範。她趕緊帶孩子前往皮膚科就醫,皮膚科主治醫師丁宏潔安慰她說:“近年來,在我國瘧疾主要流行於雲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其他各地出現的患者主要爲輸入性病例。”她給予孩子抗炎、止癢等對症治療後,他身上的紅疹逐漸消失了。

據瞭解,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瘧疾的初期病徵與感冒相似,有間歇性發燒發冷和頭痛,不及時治療,可導致併發症如肺水腫、肝腎衰竭、貧血,甚至昏迷。後期如不經過治療,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如腦型瘧、黑熱尿,甚至導致死亡。惡性瘧熱型瘧疾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並波及腎、肝、腦脊液。此外,寄生於人體的瘧原蟲共有四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目前,由瘧原蟲引起的瘧疾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湖南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豐沛,適宜瘧疾傳播媒介按蚊的滋生。如出現畏寒、不規則的低熱或間歇熱,伴全身不適、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又有瘧疾流行區旅居史,或近年來有瘧疾發作史的發熱患者,應懷疑感染瘧疾的可能,要及時就診,經血塗片檢測發現瘧原蟲即可確診。

“帶孩子外出遊玩,儘量少去有很多青苔及草木茂盛潮溼的地方,防止蚊子叮咬,杜絕瘧疾風險。”丁宏潔提醒,草木茂盛的地方往往是各類毒蟲的棲息地。在野外遊玩時,應穿長衣長褲、紮緊腰帶、袖口、褲腿,有皮膚暴露的地方要塗抹防蟲物質,可以佩戴驅蚊手環、中藥香囊等驅蟲物品,降低被毒蟲叮咬的概率。遊玩歸來,要及時洗澡更衣。如被蚊蟲叮咬出現皮炎、過敏等情況,要及時去醫院處理。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金浪 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