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注意!這種“毒蟲”近期活躍

每年春夏季都是蜱蟲活躍期

加上人們戶外活動增多

很容易被蜱蟲“盯上”

近期大連各大醫院收治不少

被蜱蟲叮咬的患者

當心!一種致命小蟲進入活躍期

近日,7歲女孩因在小區後面的果園玩耍,後脖頸部被蜱蟲叮咬。第二日早上家長髮現異常小黑點,懷疑是蜱蟲,便來大連市皮膚病醫院就醫。經皮膚科門診副主任醫師周立東詳細診查後確認是蜱蟲叮咬。經醫院處置後,蜱蟲已被完整取出,經皮膚鏡二次檢測確認無體內殘留。

無獨有偶,6月8日夜間,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外科急診接診一名5歲因蜱蟲咬傷的患兒。據瞭解,患兒來自瓦房店,到院區外科急診就診時,當地醫院醫生已經將蜱蟲進行剝離,家長聽從醫生建議後又立即帶領孩子再到院區進行後續相關檢查和治療,經過醫生詳細檢查後,蜱蟲蟲體被完整取出,叮咬部位未發現殘留蜱蟲。

據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小兒外科部副主任蔣飛介紹,每年院區接診蜱蟲叮咬的患兒約10~20例左右。就診時,這些孩子均呈不同臨牀的表現:有蜱蟲完全脫出;有的則出現皮疹、感染;也有部分僅蟲體從皮膚表皮脫落,但口器仍留存在患兒體內。

切記:被叮咬後不能強行將其拔出

蜱蟲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傳染媒介,經蜱蟲傳染的疾病有:萊姆病、斑疹熱、Q熱、森林腦炎、出血熱、巴貝斯蟲病、泰勒蟲病、落基山斑疹熱等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蜱蟲叮咬時,會將口器扎入皮膚內,長時間吸血,其口器呈彎曲狀。

切記:不要強行捏、拽、擠將其拔出,因爲這樣做很可能將蜱蟲的口器折斷,留存在皮膚裡,引起異物刺激反應,使其分泌更多的細菌,增加感染的可能,再到醫院後,就必須要進行外科手術處理,做小切口將折斷在皮膚裡的口器取出,再進行抗炎、消毒、抗過敏等治療。

正確處理方式:可以局部塗抹一些化學物質,如酒精、氯仿、松節油,通常幾分鐘後蜱蟲會鬆口,自行脫落。也可以在蜱蟲身體、頭部外塗液體石蠟、凡士林,經過一段時間蜱蟲也會因窒息鬆口。同時,儘快及時就醫。

有效預防

很重要

1. 儘量不去草叢等繁茂地點:外出時儘量不要去草叢、草地、樹林、綠化帶茂盛的地方。即便要去,首先要做好防護,儘量選擇穿淺色長衣長褲,方便發現蜱蟲。紮緊褲腿,不要穿涼鞋拖鞋露趾鞋。儘量少露出皮膚,別給蜱蟲可乘之機,不要長時間逗留。

2. 外出回家注意檢查:戶外活動完回家後,重點檢查肘窩、腋窩、脖子、耳朵背、腹股溝等蟲子容易藏匿的地方,頭髮裡面也要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小紅點、腫包等。

3. 寵物外出也要特別注意:如果出門帶了寵物,回家後也要仔細給洗洗澡做個檢查。蜱蟲不僅會叮咬人,動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標。

來源: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集團)、大連市皮膚病醫院

採集: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蓮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