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再綁漢字! 立院三讀原民身分證件可單列拼音族名

原住民運動經過30年來的奮鬥,終於可以用傳統名字單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右)高興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鄭天財(左)一起慶祝。記者邱德祥/攝影

立法院院會今天(14日)三讀過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原住民運動經過30年來的奮鬥,終於可以用傳統名字單列原住民文字。族羣爲泰雅族的立委高金素梅在擔任內政委員會召委期間送出委員會進入院會,在朝野立委都有共識的情形下,通過二讀直接三讀,高金素梅擁抱也支持這項法案的民進黨立委蘇巧慧。

現行姓名制度強制「漢字綁族名」,主因是內政部認爲法規內要求「中文姓名」,因此原住民只能在身份文件上列出「個人漢名」或「漢字音譯族名」,若要使用「羅馬拼音」只能並列登記。去年11月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做出勝訴判決,認同原住民族可在身分證姓名欄單獨以族語拼音系統登記。

今日立法院三讀修正的條文明定,辦理戶籍登記、申請歸化或護照時,應取用中文姓名,但臺灣原住民族依其文化慣俗登記傳統姓名者,得使用原住民族文字,意即未來原住民可於身分證文件上單列族名,不再受限漢字綁族名。

立法院院會今天三讀過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左)擁抱支持這項法案的民進黨立委蘇巧慧(右)。記者邱德祥/攝影

原住民運動經過30年來的奮鬥,終於可以用傳統名字單列原住民文字。立委高金素梅(左)高興的和另一位原民立鄭天財(右)慶祝。記者邱德祥/攝影

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右)敲槌三讀過姓名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記者邱德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