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覺醒》賴嶽謙:美中博弈臺海緊張?臺灣陷入被動籌碼?

無色覺醒》 賴嶽謙 :美中博弈臺海緊張?臺灣陷入被動籌碼

無色覺醒》賴嶽謙 :美中博弈臺海緊張?臺灣陷入被動籌碼?(圖/國防部)

歡迎收看《無色覺醒》言論視頻節目第726集播出,由主講人賴嶽謙教授綜合評論理性分析:「美中博弈臺海緊張?臺灣陷入被動籌碼?」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舉行,尋求連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在各個民意調查數據呈現落後窘境。川普爲刺激選情拉回民衆支持率,挑起美國內的反中情緒,開始頻打「臺灣牌」,頻踩中國大陸兩岸政治紅線,藉此轉移美國內經濟成長衰退與其疫情治理無能的輿論爭議

近期美國派出官員訪問臺灣的層級也不斷升高,此舉就是在呼應川普於2018年3月簽署生效的「臺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該法案於2016年九月由參衆兩院提出,歷時接近兩年的時間才通過,主旨在促進美國與臺灣雙邊高層人員交流。

這無疑刺激到中國大陸的政治敏感神經。解放軍空軍機隊越過「臺灣海峽中線」,甚至進入中華民國的「防空識別區」,迴應美方頻打「臺灣牌」的挑釁行爲。

「臺海中線」是兩岸互信與默契的海峽虛擬中線,並沒有國際法上的實際地位。它的歷史可以追朔回上世紀中葉。1949年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中落敗,地面部隊雖然無力與解放軍抗衡而失去大陸江山,但國民政府的空軍在當時仍掌握優勢,並多次飛進大陸沿岸城市,對軍事設施等進行偵查。

隨之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擔憂共產勢力順勢南下,爲保障臺灣安全,美國便與國民政府訂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但美方不希望國民政府藉此反攻大陸,導致金馬等大陸沿海島嶼不在協防範圍內,條約也限制臺灣對大陸主動採取攻勢,以此來牽制當時的國民政府。

因此1954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班傑明戴維斯」(Benjamin O. Davis Jr.)准將,依據美國前總統「德懷特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與臺灣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內容中,承諾保衛臺澎金馬,所建議劃定的一條互不侵犯的假想中線,以此做爲「臺灣海峽」兩岸防線準則,因而也被稱爲「戴維斯線」(Davis Line)。

在早期中華民國空軍機隊較具有優勢,雖有美軍擬定「臺海中線」虛擬識別空域,但國軍戰機仍挺近大陸沿海偵察。如今隨着兩岸分治成爲事實,這條心理中線成爲兩岸避免軍事衝突的默契線。中國大陸外交部公開否認有所謂的「海峽中線」,說明兩岸軍事隨着實力消長而變化,以及隨着兩岸互信基礎的崩解而模糊消失。

現今兩岸空軍戰備比擬,臺灣土地面積佔地約3萬6000平方公里,相關的空軍基地就高達13座,密度相當高。但據瞭解,臺灣空軍能使用的軍機相加起來約有550架,對比海峽彼岸的中國大陸解放軍加總超過4000架而言,兩岸空軍戰備總量差距甚遠。

另空軍人員方面,中國大陸空軍人數約有40萬人,是臺灣不到4萬人的10倍之多。此外,中國大陸近年來透過「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進行飛行員的培育選拔相當成功,大批頂尖大學的子弟透過ROTC的管道成爲專業飛官,解放軍也藉此培訓出許多素質良好且年輕的飛行員。

近年來中國大陸軍事實力增長迅速,解放軍機隊飛進西南空域和越過臺海中線,也漸漸成爲其空軍的訓練科目,國軍機隊對此就顯得相當被動防衛。對於解放軍的頻繁舉措,避免意外,臺灣軍機僅能緊急升空並透過飛行員廣播進行喊話驅離,而「臺海中線」屬於國際空域,臺灣軍機也只能「伴飛」跟行,如此的迴應對解放軍的嚇阻效果實在有限。

兩岸關係緊張,空軍健兒在臺海第一線防衛演練頻繁起降,對空軍戰備資源的消耗也相當可觀。時間拉長恐對臺灣的飛行員負荷量會產生不利影響,但對解放軍機隊總量多數而言,卻能對臺海空域更加熟悉。兩岸的軍事戰備長期不對等的發展,恐將加劇臺灣未來的防衛威脅。……更多內容請點閱本視頻節目觀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