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一片淨土丨鑑證科

鑑定對象:《我的阿勒泰》

播出平臺:央視一套、愛奇藝

前不久,由滕叢叢導演的熱播迷你劇《我的阿勒泰》圓滿收官,收穫了豆瓣8.9分的高分。同時,該劇也是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的長篇華語劇集。

這部改編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電視劇,擁有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藝術價值,不僅展現了新疆阿勒泰地區令人心曠神怡的大美風景,且在快節奏生活的時代背景下,更是爲人們的心靈搭建了一方寧靜的避風港,而在影像創作上,也成爲近期極具影響力的影視作品,給人帶來耳目一新之感。

邊疆之美,治癒人心

有人說,如果新疆是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那阿勒泰就是天堂的中心。阿勒泰,位於中國的西北之極,在雄雞版圖的鳳尾尖上,延綿2000公里的阿爾泰山,是我們這顆藍色星球上距離海洋最遠的一片陸地。阿勒泰原本應該極度乾旱,然而,幾億年前的地質運動,奇蹟般地孕育了它豐富又立體的垂直地貌景觀:高山、冰川、森林、草原、峽谷、沙漠、雅丹。這個位於我國西北邊陲的瑰寶之地,以其遼闊壯美的自然景觀,成爲了劇中不可或缺的靈魂元素。熒幕前的人,跟隨劇中李文秀(周依然飾)的腳步,穿越鬱鬱蔥蔥的林海,感受草原的廣袤與雪山的巍峨,彷彿親身遊歷在這片神秘而純淨的土地上。原始、粗獷而又不失細膩的視覺盛宴,不僅是對阿勒泰自然之美的致敬,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

鬆弛爛漫,撫慰焦慮

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中,多少人在工作的往復中筋疲力盡,承受着生活的重壓,無數人的日常被無休止的忙碌吞噬。“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劇中臺詞如同一股溫暖的春風,輕輕吹散了觀衆心頭的陰霾,治癒了多少精神內耗。張鳳俠(馬伊琍飾)對待生活的態度總是讓人敬佩,“牀塌了又不是天塌了,還能影響我睡覺?”李文秀在追夢的路上一路坎坷,可誰的人生不是這樣呢?“就是去生活啊,去愛,去生活,去受傷”,劇中李文秀眼中含淚地說道。哈薩克族少年巴太(於適飾),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原來質樸真誠地與人交往,纔是最讓人動容的,“哈薩克文化裡,人與人之間產生友情或者愛情,是由於被看見,所以在哈薩克語中,我喜歡你,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見你”。影片中的這一幕幕,總讓我思考着,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同時,是否遺忘了生活的本質和內心的寧靜?哪怕生活在繁華的都市,我們追求的僅僅是生存嗎?撫慰觀衆內心的焦慮,是他們對待事物的鬆弛感,是他們生活態度的積極與樂觀,是他們那顆自由爛漫的心。《我的阿勒泰》以其獨特的敘事節奏和深刻的情感表達,成爲快節奏時代中的一劑心靈良藥。

敘事細膩,迴歸本源

在“短劇”“爽劇”“快節奏短視頻”大行其道的今天,《我的阿勒泰》敢於逆流而上,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眩人耳目的裝飾,選擇了一條更爲質樸、深沉的道路,不追求瞬間的刺激與滿足,而是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詩意的鏡頭語言,以及對原著散文氣質的忠實保留,緩緩鋪陳開來,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關於理解、關於和諧共生的故事。滕叢叢導演沒有盲目追趕潮流,而是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將阿勒泰的自然美與人文情感融合,創造了一部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作品。這樣的影像創作,無疑爲當代影視圈提供了一片難能可貴的淨土,證明了即便在快餐文化氾濫的當下,深刻而細膩的敘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力量。

《我的阿勒泰》不僅是一部劇集,是一封寫給大自然的情書,是一首獻給心靈的安魂曲,更是一次對影視藝術深度與溫度的迴歸。它告訴我們,無論世界如何變遷,人心深處對美好與寧靜的嚮往永遠不會改變。在這片阿勒泰淨土上,我們找到了久違的平靜,也重新審視了生活與夢想的意義。在這個意義上,《我的阿勒泰》不僅是一次視覺與心靈的旅行,更是對現代人生活態度的一次深刻反思與啓示。在未來的日子裡,願我們都能在心中保有一片屬於自己的阿勒泰,讓心靈得以棲息,讓生活充滿詩意與遠方。

文丨謝宜霖(北京電影學院2021級在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