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阿勒泰?你的 他的 我們的!

瓦藍的天空、茫茫的草原、湛藍的湖泊、聖潔的雪山、五彩的丹霞……5月,正是阿勒泰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5月,一部關於阿勒泰的影視劇引發了關注。它的來頭不小:是首部散文影視化改編的作品、首部入圍戛納電視劇節的長篇華語劇集、首部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的網絡劇作品、北京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一部展映的劇集作品,它還在不久前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完成亞洲首映以來,獲得廣泛好評。

它就是由馬伊琍、周依然、於適領銜主演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

5月10日,迷你劇《我的阿勒泰》的官方微博宣佈,在愛奇藝收官。當日,豆瓣開分高達8.5。

有人說,在地理書上知道阿勒泰,在李娟的文字裡瞭解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散文集於2010年7月首次出版,曾上榜全國文學類圖書排行榜Top10、噹噹圖書暢銷總榜Top10,豆瓣圖書總榜Top250,入選首屆“新華·山水閱讀書單”。在迷你劇《我的阿勒泰》播出當天,原著登上微信讀書熱搜榜第2位。網絡上也掀起圖書搶購熱,京東網上商城顯示,《我的阿勒泰》近30天內熱度飆升5倍,位列散文隨筆書信圖書榜第三位。

原著中,作者李娟以細膩明亮的筆觸全景式記錄了北疆邊地美好閃光的時刻,圍繞在阿克哈拉村和喀吾圖的鄉居生活,展現了遊牧民族深遠豐富的生存景觀。李娟的書成爲許多讀者認識阿勒泰的第一扇窗口。

影視行業文學IP改編是創作常態,“文學之美”成爲影視作品藝術性的重要支撐,它不僅帶來宏大立意和深遠意蘊,還提供了紮實的人物塑造以及豐富的生活細節,與觀衆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的阿勒泰》跨越了散文與影視劇的壁壘,不僅建立起了清晰的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時又保留了原著清新美好淡雅的風格,實屬不易。

在導演滕叢叢拍攝的迷你劇《我的阿勒泰》中,沒有將遊牧生活描述成簡單的田園牧歌,艱辛繁重的勞作是日常,也是闊大寂寞生活的樂趣和尊嚴,是對生命厚重詠歎與敬畏。劇中反映的牧民生活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他們在定居生活中對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文之間微妙平衡的探索與維護,也顯得格外動人。滕叢叢的鏡頭成爲了觀衆們深入瞭解阿勒泰的第二扇窗口。

文學和影視帶給阿勒泰的不只是網絡流量。

據瞭解,隨着《我的阿勒泰》的播出,將流量變成客流的行動早已經開始。在阿勒泰地區及其各縣市的公衆號上,《〈我的阿勒泰〉上映之後,這些線路一定會爆火》《跟隨李娟的腳步,找尋你的阿勒泰!》《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好劇,去一個美麗的地方》等推文正深挖着流量資源。

不久前,愛奇藝還宣佈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花城出版社,共同推出《我的阿勒泰》“文旅合作新生態”,將圍繞共創文化符號、共募生態基金、共設旅遊專線、共辦線下活動、共建會員機制等5個維度展開合作探索。

新疆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除了計劃加大宣傳力度,推出相關旅遊線路產品,豐富新的業態產品外,還將把《我的阿勒泰》播出所帶來的流量和機遇,與文旅產業發展深入結合,加大景區景點硬件建設力度,加強旅遊從業者業務培訓,整治旅遊市場。阿勒泰的大門已敞開,迫不及待地迎接八方來客。

文學助力影視創作,影視繼而推動文旅發展,從藝術層面到經濟領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阿勒泰。正如李娟在《我的阿勒泰》序言中所寫的那樣:“願你能通過我的眼睛和情感,體會到遙遠的阿勒泰角落裡的一些寂靜、固執的美好。願能爲你帶來快樂。”恐怕李娟也無法想到,她期望帶給讀者的美好和快樂,在14年後,從筆尖流轉到屏幕上,又從滕叢叢的鏡頭流動到每一個觀衆的心中。當人們踏上北疆的土地時,“我的阿勒泰”將在這一刻形成閉環。

中國文藝網新媒體

來源 | 參考央視新聞、新疆日報、天山網、羊城晚報、澎湃新聞、新週刊等。

編輯 | 賈瀟

點個“在看”,共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