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爭先輸,歐美電動汽車謀劃要落空

本週,歐盟將投票決定是否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關稅,根據法國媒體報道,目前法國在立場上出現變化,主要是內部討論十分激烈,新上任的總理沒有之前明確表態支持加關稅。

看似出現緩和跡象,但法國總理向來沒有存在感,馬克龍是加關稅的主推手,因此週五的傾向和之前應該一樣。

與此同時,根據Dataforce提供的數據,中國製造商向歐洲客戶銷售的電動汽車是18個月來最少的,8月份的註冊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

除了等待本週確定性事件因素之外,另一個原因是整個歐洲電動汽車需求的普遍下滑增加了汽車製造商的不確定性。在德國等主要市場取消購車激勵措施後,今年前8個月,該地區的汽車註冊量下降了5.5%。

然而,事實已經證明,歐美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打壓不會成功,所謂的減少成本優勢不大可能,原因是電池成本比不過,再往細說就是上游的礦加工歐美與中國沒得比。

先說說美國,自己打算搞一個儲備計劃,屬於哈里斯提出的1000億美元產業政策願景的一部分。

但是價格美國能說了算麼,不能,還得看中國。

以鈷爲例,如今,隨着中企(洛陽鉬業)擴產,在剛果的產量從五年前的約1.5萬噸擴大到今年的10萬噸以上,一舉成爲成爲全球最大的鈷礦商,隨着產量提升,價格從2022年至2023年的最近峰值暴跌了75%以上。

問題來了,價格已經這麼低了,我們自己盈利也是有時好有時壞,以至於非中國的礦商更是直接連虧,歐美的企業更加沒有動力投資。

再有,鈷並不是一種典型的商品。實際上,沒有人僅僅是爲了鈷而挖礦;相反,世界上大約98%的產量是銅和鎳開採的副產品。因此,真正重要的不是鈷的價格,而是銅和鎳的價格。而且兩者的價格都足夠高,礦商纔有充分的動力繼續開採。因此,低價格並不能解決鈷生產過剩的問題。

如今鈷價暴跌。從 2022 年年中每公斤超過 80 美元的最新峰值,跌至最近的約 25 美元,

按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價格計算,鈷是至少半個世紀以來最便宜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需求增加拉價格,那麼在此之前中企可以盈虧均衡或者小有盈利,也不排除局部虧損,但歐美則不一樣,投資進來就是一直虧,因爲成本高於中國,只有價格漲了,電池漲了,電動汽車漲了歐美企業才能活着或者更好。

有人會說,歐美也可以大力投資相關礦產,但注意大的投資中國已經領先,市場份額在,再加上同樣挖一個礦,歐美成本高於中國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無論歐美所謂的競爭怎麼搞,搞多少,貿易保護主義搞多久,無疑是傷敵一百自損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