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21 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陳章良的經典名言「21 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其實很多80後就是因爲這句話在當年高考填報志願時選擇了生物相關專業。那麼21 世紀真的是生物學的世紀嗎?彷彿爲了驗證這句話似的,屠呦呦獲得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5諾比爾化學獎授予研究DNA損傷修復的三位大拿。

這兩項諾獎的獲得,告訴人們,生物的世紀確實到了!

首先說明:生命科學的世紀並不等於生命科學賺錢的世紀,更不等於生命科學就業好的世紀

事實上,即便是物理大廈構建的時代,學物理的也很窮,也不好找工作。在農業文明結束後,工業時代,最需要的永遠都是熟練的工人以及部分工程師。

話說回來,我認爲生命科學領域非常大,涵蓋了生物學,農學,醫學(這個非常不嚴格哈,不過生物醫學不分家倒是很多人的共識,我們申請基金及發表文章的時候都是不分家的)

這裡我就從其他角度來說一下,作爲旁證吧: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研是科學的典型象徵,代表科研成果的是學術論文。

用影響因子來評價,影響因子排名前十的期刊裡,除了chem rev屬於化學綜述(事實上有不少生物文章),以及nature作爲一個綜合期刊外,其他的期刊,都是生命科學和醫學領域。

以世界頂級期刊,nature Journal home : Nature爲例,其期刊下屬的分類裡的數量

化學 4(生化),醫學 7 ,地球環境 2 ,生命科學 14,物理 2

簡單點,

1、生命科學=其他所有學科的總和

2、如果按照目前的生物醫學不分家的理念(比如諾獎生理醫學或者中科院生命醫學學部),那麼生命科學的數量是22,而其他所有學科加起來是8,幾乎是三倍。

這代表了科研領域

不提經濟、和平和文學獎,自然科學獎項裡,21世紀以來,基本上,物理學獎給物理學,生理和醫學獎獎勵給生命科學,而化學獎,9次頒發給了生命科學,比例三分之二。

整個化學獎106次獲獎裡,有34次頒發給了生命科學,比例是三分之一,包括著名的PCR,蛋白測序和DNA測序等。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

以上只是旁證,管中窺豹,可見生命科學的強勢和爆發力。目前基本上整個科研學術領域裡,三分之二的學術論文都是生命科學領域發表的。

就像有人用計算機來舉例,事實上,雖然目前無法看出生命科學的全部肌肉,但是其爆發力和關注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對計算機的重視程度。從這些第三方的角度來看,生命科學世紀應該是沒問題的。

以上僅僅是爲了佐證陳章良的21世紀是生命科學世紀的說法。but,對於廣大同學,珍愛生命,遠離生物。 因爲這個行業,天生屬性決定了,除了做科研,工作時候,你的競爭壓力非常大,你要面對營銷專業,製藥專業,醫學專業等的強烈競爭。有點像數學和物理,而化學卻一直不用擔心這些問題,特別是,你的大量同行……。

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我的本科同學目前分佈比較廣,大體上,有一半以上改行了,包括完全不相干的比如金融、運輸等。跟專業勉強沾邊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吧,包括製藥專業,化工廠等,還有從事本行的,大多數一路讀到了博士,也有不少碩士出來的,目前這些人,總體上跟生物沾邊,包括:生物試劑耗材銷售或者技術支持,這個佔據了一半左右,產品研發,佔據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是科研領域了,高校,研究所等。

其實,作爲生物世紀,我們這批最早被忽悠進行的人,是比較悲慘的。因爲,生命科學,主體是門學術內容,特別麻煩的是,學生物的,當你不從事科研工作時,你會發現,你幾乎無用武之地。你去賣試劑耗材?人家專門搞銷售的人絕對不遜色,何況銷售本身就更重視積累;你去做下游?有專門的製藥專業和應用化學跟你競爭。我覺得,數學,物理也存在類似的問題。當然了,像計算機和化學就牛逼的多。

另外,對於有志於生物的本科同學或者高中同學,補充點內容(這是和一位網友互動的內容),大家有什麼疑問,歡迎和我討論,畢竟我是不務正業的生物PhD。

1、如果從事研究的話,基本路線是:

1、考研-考博-進高校

2、考研-考博-出國做博後-進高校

3、考研-出國讀博-在國外呆着/回國進高校

4、本科直接出國

大體上就是這幾條路,當然,中科院實力要強大很多。還可以可以考慮下NIBS,這個單位跟出國差不多,本科可以申請。如果出國的話,越早越好。

大體上:NIBS≥生物物理所≥上海生化所≥清華北大及其他研究所(非絕對)

2、如果出國的話

優選美國,其次是歐洲(德國,英國),接下來是日本和新加坡。當然不是絕對的

如果出國(美國),要考慮以下問題

一,GRE和託福現在就要着手準備考了

二,你的GPA要高,不然不容易申請

三,出國的費用問題(去美國拿不到CSC資助,因爲時間太長)

四,瞭解各個單位情況,老闆情形。套磁,網上有大量的論壇和模板

3、關於生物選方向

方向的話,最好做也是最大的門類是癌症研究。其次是幹細胞、心血管疾病還有生物信息學等。這些方向都可以考慮。

引用一位網友很有意思的一句話:假如有科研抱負,生物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假如爲了生計,那生物真是不能再糟糕了。

作爲一個在生物上一路走過來的生物人,我在高校,中科院以及NIBS都呆過,我相信,我見到的不是特例。別人可以說,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時代,但是,我們自己要明白,學科屬性決定,我們必須考慮生計問題。當然,單純的做科研,其實也不錯噠,心平氣和,不在乎身外之物,還是可以的。

最後,對於還沒進入生物領域的人,或者生物學本科的人,我想弱弱的說一句:

生物,是一件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