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沒有

爲什麼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沒有?這其實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北方歷來的戰亂不斷,人口流動性太強,使得一個宗族的人經常處於分離狀態。

第二:南方相對穩定,人口流動性小。

第三: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在清算時期受到的衝擊小,因此南方至今仍保留着濃厚的宗族文化,而北方卻幾乎很難再見到!

竇文濤曾在《圓桌派》上提出過一個問題:爲什麼企業家羣體南方多,北方少?

馬未都認爲這就是宗族文化的原因造成的。

馬未都說:南方企業很多都帶有宗族性質,一旦碰到困難了,大家總是相互支援,困難很快就過去了。

而在北方企業中,經常會有一個家族企業因家產之爭而分崩離析的現象。

老馬說:“這背後其實就是宗族文化的不同造成了。

2019年熱映的電視劇《破冰行動》中,毒窩塔寨村就是如此,劇中林家大房、二房、三房都着很深的矛盾,甚至爲爭鬥二房派人殺了三房的兒子,然而他們在對外這個問題是卻能保持一致。

這就是中國的宗族文化所形成的凝聚力,有宗族就必然有祠堂,這在《白鹿原》中就有着很深的表現,族長白嘉軒就是白鹿原上的大家長,具備懲罰所有村民的權力,田小娥不守婦道,白嘉軒在祠堂當衆處罰她。

祖宗文化發展到今天,卻呈現出一種南北各異的景象,在南方宗族文化依舊盛行,特別是兩廣地區,在南方各省每年清明時都會有大型的宗族祭祀活動,而在北方宗族文化卻如何消失了一般。

中國人對於祖先是很敬畏的,但宗族文化在南北方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南方的宗祠文化

一直以來,南北方由於地域的差別形成很大的文化差異,一直以來就有南拳北腿、南粥北面的說法,北方人豪爽,南方人斯文,南北差異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祠堂是供奉祖先、是當地族人的悼念自己先祖的一個神聖之地,族中之人,無論是結婚、生子、升學、升官等都要去祠堂祭拜,尋求祖宗的庇佑。

無論好事、壞事都喜歡在祠堂中向祖宗傾訴,在《白鹿原》中,黑娃在經歷了一切後,跪在祠堂中懺悔自己的罪過,接受族裡的懲罰,最終又成了白鹿原的一分子,祠堂又多一層公堂的身份。

古代曾盛傳一句話叫”族有族規“,從很多電視劇中,我們也能看出族長是一個具備和法官同等效力的角色。

根據《漢書》記載:文翁終於蜀,吏民立祠堂,及時祭祀禮不絕。

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祠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在西漢儒家文化開花後,祠堂文化也就此在神州大地上生根發芽。

在最初的官僚體系中,一個地方最大的行政官員是縣令,縣令以下會有村長、里正這樣的非國家編制管理人,同時結合宗族自治的形式,一般由村長和族長共同治理。

講到這裡,大家就需要了解另一個詞了”宗法制“。

所謂宗法制,簡單來講周天子的分封制,第一繼承人是長子或嫡出之子,視爲宗子,若長子爲嫡子,未來第一人就是長子,或長子不是嫡子,則嫡子是第一繼承人,而其他非第一繼承人則是小宗。

簡單來講,就是皇后的兒子是將來的皇帝,而妃子的兒子只能當王爺(小宗)。

小宗分封后,他的兒子又以同樣的方法確認繼承人身份,由此類推,最終形成了宗族。

所以在封建社會中,宗族的勢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大於行政勢力的,所以一個村中,同時存在族長和村長兩個人時,往往最終說了算的人是族長。

因此,供奉着祖先的祠堂也有一層公堂的身份,族長一般是由輩分最高,且德高望重之人擔任,對族人有勸導、管教、處罰的權力,違反族規者族長有權處置,甚至逐出族門。

這一文化曾經並非南方人所獨有,北方一樣盛行,然後現在卻成了南方的特有現象。

北方戰亂太多,導致宗族難以聚集

古代的北方歷來都是戰亂最多的地方,匈奴、金人、西夏、蒙古等,幾乎每一個漢族王朝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在對中原虎視眈眈,這也造就了許多北方老百姓因爲戰爭而被迫搬遷,人口的流動使得同一姓氏的族人開始分散,有的人住着住着就散了。

山西大同人口的外遷、走西口、闖關東等例子都可以看出,北方人外遷的頻率一直很高。大的流動性也導致了宗族概念的模糊化,宗族文化不能很好的發展。再加上,北方遊牧民族的混入,形成漢人與少數民族的雜居,在雙方文化的相互滲透下,儒家的宗祠文化被不斷地衝擊着。

南方環境穩定,適合文化發展

自衣冠南渡後,北方的文化人將書卷氣、經濟帶入南方,南方穩定的環境、適合的溫度、肥沃的水土,使得耕種業、詩書文化漸漸濃厚。

北宋南遷後,南方地區經濟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而北方人由於不適應南方的氣候,讓宋得以在南方偏安一隅,正因如此,北方地區由於連年的戰亂人口流失,而相對穩定的南方宗族文化開始生根發芽。

漸漸地在南方,同一宗族聚集的勢力逐步壯大,許多村寨都是同一姓氏,外姓人很難融入其中,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南方也開始重視宗族、祠堂文化,許多地方開始有了自己的族譜,有人專門負責修族譜,記錄每家每戶的婚喪嫁娶、生老病死等,與此同時,祠堂也漸漸地成了他們的精神建築。

最終形成了南方多宗族、祠堂,而北方較少的情況。

新中國建國後,宗族文化曾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清算時期,當時北方由於離首都近,因此受到的衝擊更大,清算也比較徹底。而南方地區因爲距離遠,受到的衝擊小,因此得以保存。

最終演變成了今天我們看到了南方人重視宗族文化的現象,特別是在兩廣、福建等地宗族祠堂的觀念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