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軍事發展趨勢前瞻
21世紀以來,隨着科技飛速發展,世界各國紛紛加大軍事創新步伐,加速推進新軍事變革。這場變革將深刻影響未來戰爭形態,正確認識其特徵,科學判斷其發展走向,有助於把握戰爭主動,贏得軍事競爭優勢。
智能指控系統初顯威力,作戰指揮謀求精算制勝。近年來,人工智能在軍事指揮領域開始嶄露頭角。美“阿爾法”智能空戰系統與美軍資深飛行員模擬對戰以12∶0絕對優勢取勝。俄“阿瑪塔”坦克配備人工智能系統,操作員僅需指示目標方向,人工智能系統即可自主完成距離判斷、瞄準、射擊等操作。總體來看,目前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平臺級指揮控制和戰術級決策支撐,未來將逐步向體系級指揮控制和戰役級決策支撐發展。俄羅斯計劃在未來5年內建設無人化指揮和智能化控制系統,打造僅需少數人值守的國家級聯合指揮機構。美國防部提出“算法戰”概念,力求使人工智能與兵棋推演、指控系統融合,使其成爲未來戰前預演、戰時感知、輔助決策的綜合樞紐。
無人作戰力量邁向前臺,作戰力量趨向人機結合。2011年11月,美軍“捕食者”無人機發射“海爾法”導彈打擊塔利班武裝,被認爲是戰爭史上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無人機對地攻擊作戰。2020年的納卡衝突將無人機作戰運用推向新高度,彰顯了無人作戰力量的威力。當前,無人作戰主要應用於低烈度對抗環境,存在自主決策能力差、生存能力不足等問題。下一步,人機協同將成爲發展趨勢,無人機充當彈藥平臺、誘餌或偵察機,爲有人機提供預警、掩護。
遠程精確斬首成爲現實,作戰手段走向多樣化。2020年11月,伊朗核科學家莫赫森·法赫裡扎德遇刺,伊官方認定這是由以色列和伊朗海外反對派組織聯手實施的一次精確獵殺行動,其中一個細節可以佐證。行動中,由於僅法赫裡扎德面部被鎖定,其妻子雖離他僅25釐米,但沒有被射中。近年來,美俄動用無人機、導彈對重要目標實施的遠程精確獵殺行動表明,遠程精確打擊已成爲“斬首”行動的重要方式。下一步,隨着偵察衛星分辨率提高,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作戰中根據目標獨有的電子和生物特徵實施遠程精準獵殺,將成爲“斬首”行動基本樣式。2020年,美軍驗證從“傳感器到武器”殺傷鏈體系,通過太空傳感器引導武器系統對超視距外目標實施打擊,速度達到分鐘級。
高超音速武器打破戰場平衡,作戰節奏空前加快。高超音速武器可在1至2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地點的高價值戰略目標,是一種重要的常規威懾與打擊手段。當前俄羅斯已研製並裝備多款高超音速導彈,飛行速度在8馬赫至20馬赫,是俄軍的“撒手鐗”武器。目前,美軍已對遠程高超音速武器進行模擬試射,預計2022年底形成作戰能力。未來,高超音速武器的高破防率和低攔截率,將打破戰場平衡。隨着其速度和精度不斷提高,作戰節奏將空前加快。
戰術級核武器成爲備選手段,核戰爭門檻進一步降低。當前,俄美正推動核武器小型化。俄“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能攜帶200萬噸TNT當量核戰斗部,機動至美國近海發射。美國正在發展B61-12核彈,這是一種戰術級小型核武器,打擊誤差小於30米,核污染與附帶傷亡小,媒體宣稱其實戰運用可能性很高。2018年,美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暗示將放鬆核武器使用條件,在遭遇“戰略非核打擊”時使用核武器反擊。隨後,俄羅斯也宣佈調整核政策,放寬動用核武器條件。在此背景下,核武器很可能成爲未來戰爭的可選手段之一,核戰爭門檻進一步降低。
大型武器平臺發展接近拐點,作戰平臺轉向高低互補。當前,大型武器平臺出現發展瓶頸,存在成本高、維護難等缺點,高超音速武器、無人作戰平臺的出現,也使其面臨的風險大大增加。下一步各國將在繼續發展大型武器平臺的基礎上,注重發展低成本高效能武器裝備,如美軍“馬賽克戰”概念正在尋求發展具備網絡化、分散化、低成本、智能化等特徵的作戰體系,以降低以網絡爲中心的體系架構的脆弱性。
軍事科技應用面臨多重挑戰,作戰失控風險加大。隨着技術門檻降低,先進武器失控風險越來越大。另外,武器系統軟/硬件的可靠性也不容忽視。1988年,美“文森斯”號巡洋艦上的防空系統誤將伊朗一架民航客機識別爲F-14戰機,最終釀成298名平民喪生的慘劇。2007年,美軍第3機步師一臺“利劍”機器人由於軟件故障,調轉槍口對準美軍操作員。此外,機器人擁有自主開火權,將對倫理造成巨大沖擊。目前已有個別國家賦予無人作戰平臺自主開火權,帶來巨大爭議。未來,這些問題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