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凱》誰偏離孫中山路線?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黨團訪問大陸,拜謁該黨精神象徵的南京中山陵。(圖/中新社)

孫中山繼承者,難道不是中國共產黨嗎?但在國民黨的宣傳之下,聽到這一開場白似乎是匪夷所思,大逆不道了。

孫中山在革命時打出的口號,就是「平均地權,驅逐韃虜,建立合衆政府」。平均地權就是共產,但其革命雖努力,卻一直不得成功。孫依附南方的各路軍閥,還曾差點喪命,所以他死前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就是要同志繼續其晚年決定的聯俄聯共政策。

他說:「今日之革命,非以俄爲師,斷無成就。」他請求蘇聯給與物資以及精神的援助,引進蘇聯顧問,建立紅軍範本的黃埔軍校,取得蘇聯援助的500支槍建校,並設立政治部,政治部主任就是周恩來。毛澤東還是孫中山革命政府的農業部長,至今欠他薪的字條還存在國民黨黨史館裡面。

孫中山行的路線就是「扶助工農,打倒帝國主義」,軍校的學生也是國、共參半。校長蔣介石是左派紅色將軍,還被稱爲中國的托洛斯基,中國國民黨也被當時政府稱爲「赤黨」。

也就因爲國共合作,纔有北伐的勝利,「驅逐」了反共的國家元首張作霖。只是一旦奪得政權,國民黨在蔣介石等軍人控制下,就實行清黨反共,提出「根絕赤禍案」。這使得孫中山的年輕繼承者、跑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去接受共產教育蔣經國,憤而與父親決裂。最熟知革命理想的孫中山夫人宋慶齡,也與她的妹夫斷義,稱蔣是「新軍閥」。以後就產生中山路線之爭,後來的國共內戰就是因此而來。

就算是在國民黨內,最有資格繼承孫中山的當然是長久襄助孫革命的汪精衛胡漢民兩人。蔣介石不過是個軍校校長,與他們倆人差之甚遠。但蔣卻憑槍桿子把他倆人全排擠,一關押,一刺殺,故蔣介石控制的國民黨一直有不被認爲是繼承孫中山理想之說。

何況孫中山也說:「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當然是孫比較理想的繼承者。不過,孫中山的理想好不好,是否有利於中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可以確定的是,戰敗退到臺灣的國民黨,除了留座「國父紀念館」給大陸觀光客看之外,已經完全沒有孫中山理想了。甚至如果有人遵奉孫中山主張,說要追隨其理想,竟然會被說成叛國辱臺,連他「老有所養」的退休金也難保了。

南京中山陵曾經是「中國」國民黨哭陵的所在,但現在去中山陵的國民黨要員關心的不再是中國的前途,而是中國是否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至於中華民國何時淪爲中國的對立面,在臺灣也已經無人聞問了。

作者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