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不要讓氣球事件無限上綱

社評

俄羅斯外交部上月底宣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春季到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對此不置可否。若習近平成行,如俄國外交部所言,可謂「中俄頭等大事」,將牽動中國與美、日及北約(NATO)國家的關係,形成集團對抗之勢,對印太地區產生重大影響。

世界秩序將走向雙極體系

日本眼見中俄在俄烏戰爭及中美競爭下,逐漸形成「背靠背」戰略合作關係,乃積極聯結與北約(NATO)的安全關係,強硬應對北京。在此背景下,NATO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日前到訪日本,與岸田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關切俄羅斯及中國在日本週邊聯合演習等擴大軍事合作。聲明中雖未將中國定位爲敵人,但表明將共同應對中國帶來的龐大課題,更直指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日本可望與「七國集團」(G7)發展緊密的戰略安全合作,藉印太戰略連結NATO與「美日同盟」,使日美歐澳紐印連成一氣。

冷戰時期,日本搭美國安全便車,坐享美國「核子保護傘」的歲月不復存在,美國總統拜登雖不似前任川普對盟國的錙銖必較,但在印太戰略中,卻更加堅定的要求盟國分擔責任,降低對美國的安全依賴。日本在美國戰略收縮壓力下,將自衛隊的角色由「盾」轉爲「矛」,並擴大結盟關係,以補美日同盟未逮之處。

美國在東亞「第一島鏈」戰略收縮明顯,將駐沖繩9千名陸戰隊員移防關島,及陸戰隊F-15戰鬥機不再常駐沖繩嘉手納基地,改爲自阿拉斯加基地派F-22戰機巡迴進駐。自衛隊須接手沖繩防務,轉型成爲美日同盟下,與駐沖繩美軍陸戰隊共同承擔第一線攻擊責任的武力。

岸田揚棄「專守防衛」,「憲法第九條」的「放棄戰爭」不再製約今後的安保戰略及防衛政策,是1954年日本「再武裝」後的自衛隊「2.0版」。然而,日本的安全戰略轉守爲攻,中日的「安全困境」激化,無疑掏空雙方的互信基礎。岸田積極建構日本與NATO的安保合作關係儼然形成對中俄的包圍之勢,大陸外交部呼籲NATO放棄「冷戰思維陣營對抗」的理念。

拜登雖稱美中競爭不搞對抗,美國無意尋求「新冷戰」,但在中俄靠攏,NATO與日本集結下,世界秩序無可避免將走上「雙極體系」,冷戰以來的「長和平」能否持續,令人不能無疑,而「臺灣問題」是造成新「雙極體系」不穩定的重要因素,此可從日本與NATO的接近看出端倪。

要避免新雙極體系下的中美衝突,須維繫中國與全球經濟高度互賴,而非脫鉤中國。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在《外交事務》爲文指出廣泛脫鉤的危險性,直指美國對中政策將導致「兩敗俱傷」,爲世界帶來極大的麻煩。中美交惡下,北京接近莫斯科,時任大陸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以「上不封頂」形容合作無止境的中俄夥伴關係。

中美關係優先於中俄關系

俄羅斯爲中國鄰邦,雙方須和睦相處,但中國不應將俄國視爲戰略資產,在中美競爭中,用來對付美國,平衡西方主導之世界秩序。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習近平赴莫斯科雖非毛澤東當年「對蘇一邊倒」的復刻,但此舉將被解讀爲北京在與西方的戰略競爭中,選擇站隊俄羅斯。

中美若要實現「競爭共存」,就要透過對話維繫雙方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交往,而非把俄羅斯放進冰箱,視而不見或假裝不存在,無助於建構兩國關係的護欄、補強新「雙極體系」的結構性弱點。不幸的是,中美關係互信薄弱,對話不易。

大陸「高空探測氣球」進入美國領空,北京澄清是民用的氣象及科研氣球,「誤入」美國領空,並非「間諜」探測,但美國並不採信,不但布林肯宣佈暫緩訪中,拜登在輿論壓力下,不計代價派F-22戰機以AIM-9X飛彈擊落。不過,美國無意無限上綱,表明布林肯是延後訪中,而非取消。布林肯並強調,此事件凸顯美中須維持直接、定期的溝通,避免誤算及衝突。

在中美俄合縱連橫的三角輪迴中,中美關係優先於中俄關系,此決定「新型大國關係」的成敗,更攸關中國大陸在臺海的核心利益。北京在適當表態後,需讓事件儘快落幕,不中斷與美對話,千萬不要使「氣球事件」成爲「新冷戰」的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