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注意!調查:收銀員接觸食物的店家易致中毒
消基會日前公佈「自助餐廳防疫措施調查」,發現35%的自助餐廳收銀員,一邊忙着算錢、收錢,還必須幫客人剁雞腿、排骨,或是至前端整理菜餚。(圖/消基會提供)
一邊整理菜盤、一邊算錢收錢,不少自助餐店員工身兼多職,但這樣衛生嗎?消基會調查上百家自助餐店,發現35%收銀員另需負責盛飯、夾菜、切肉、送餐等,嚴重影響消費者食用衛生。
消基會指出,自助餐店服務人員的衛生習慣、餐點放置方式、餐點食材選擇等,都可能影響消費者食安問題,去年1項調查就發現,北中南125個店家在戴口罩、量體溫、提供酒精、菜餚加蓋等防疫措施上,均有待加強。
今年最新「自助餐廳防疫措施調查」則發現,高達35%的自助餐廳收銀員,一邊忙着算錢、收錢,還必須幫客人剁雞腿、排骨,或是至前端整理菜餚。
消基會曾檢驗鈔票表面細菌,結果發現,75%紙鈔帶有金黃色葡萄球菌,17%被驗出大腸桿菌,若結帳人員摸過紙鈔銅板,再接觸食物,消費者吃下餐點後,可能腹瀉、噁心,引發食物中毒。
消基會提醒,許多店家人力有限,難免一人身兼多職,但應做好衛生措施,例如,使用手套、勤洗手等,隔絕紙鈔銅板與食物接觸;另可考慮使用行動支付,就不用掏錢、找錢。
此外,自助餐廳菜色應加設隔板,防止消費者夾取過程中,讓口沫有機會傳播,但這次調查竟發現,有高達63%店家未在菜餚上方加上透明蓋子,消費者在夾菜時,如果講話,口水將直接噴在菜餚。
雖有42%店家在店內標示「禁語」等字樣者,但要求消費者入內需配戴口罩,以及使用提供酒精及洗手液的業者比率仍不到5成,在衛生與防疫上仍有待加強。
餐飲服務人員未戴口罩或是未戴實,都可能造成食物污染。(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指出,店家服務人員配戴口罩比率高達97%,但調查也顯示,約有10%卻未正確遮住口鼻,口罩僅配戴到一半,防疫效果令人擔心。
消基會強調,第1線接觸食物者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污染。並提醒,餐飲業業者應該嚴格自律,多1次消毒、多1道防護,就能多保護消費者,在疫情尚未結束的時刻,更應多加警惕,重視食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