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農業移工上線 印尼老師成酪農好幫手

印尼農業移工菲克、斯迪堂兄弟,在牧場工作已經半年時間,適應良好。(莊曜聰攝)

30歲的斯迪在印尼大學畢業後曾擔任國中老師,但因待遇不好纔想到海外當移工賺錢。(莊曜聰攝)

營區農會申請外展農務服務計劃覈准人數有30人,在全臺名列前茅。(莊曜聰攝)

臺南市柳營因酪產業發達,有牛奶之鄉稱號,但長期以來受到缺工問題影響農委會去年開放乳牛飼育業與外展農務服務業可聘僱外籍勞工,柳營區農會提出外展農務服務業申請,目前有10人已正式上工,其中印尼籍農業移工菲克、斯迪是堂兄弟,在有泉牧場工作已經半年時間,適應良好,牧場主人李明珠說「就像自己孩子一樣。」

30歲的斯迪來臺工作已經有6年時間,他在印尼完成大學學業後進入國中教書,但收入不高,每月換算僅有5000元臺幣,因此離鄉背井當移工,他原先在彰化的工廠上班,半年前才轉到柳營來當農業移工,若算上加班費月薪超過3萬元,他打算再做幾年,邊存錢邊學習技術,回到家鄉也要開牧場。

斯迪的中文相當流利,溝通上不是問題,勤奮肯拚更是特色;有泉牧場主人李明珠表示,酪農業是365天都不能休息的行業,因此勞動力難尋,牧場最多曾請過5位在地勞工,但多半無法久撐,現在僅剩1人,2名農業移工「駐場」後,從備料、飼養、清潔、擠乳等一手包,還能機動性配合出勤,幫助很大。

柳營區農會總幹事陳右欣指出,酪農業飼養規模大小不一,但同樣面對缺工問題,以乳牛飼育業來說,牧場須符合有2人以上參與農保、1人以上有勞保規定才能申請農業移工,若透過外展農務方式,由農會主導就不在此限,有需求的農漁民再向農會申請,更爲便利。

陳右欣說,相關計劃要求農業移工定期輪調考量產業特色及技術性,柳營區農會採分組方式,同業種間農業移工互調,僱主纔不用擔心人員訓練問題,「做沒幾個月又要換新人」,對農漁民纔有正面助益

柳營區農會申請外展農務服務業覈准人數約30人,在全臺名列前茅,目前上工的10人均爲國內承接移工,其餘20人因防疫問題,須隔離檢疫期滿後才能上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