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央行料提早降息 澳、紐幣恐難擺脫頹勢

主要貨幣兌美元2023上半年升貶幅

(更多外匯探搜請掃QR Code)

2023年已過半,是時候總結全球貨幣市場的表現。在過去六個月,美聯準會(Fed)明顯比2022年大幅放慢了升息步伐,6月更在十連升息後首次暫停升息;市場雖未必認同年底前將不再升息,但明確知道緊縮的貨幣政策即將到達終點,美元指數明顯回落,上半年跌幅達0.59%。

相對之下,英國和歐洲央行因通膨仍處於相對高點,市場和央行一致認爲,仍有進一步升息空間,英鎊和歐元在上半年兌美元均呈現升勢。

可是,另一方面,包括日圓、人民幣、澳幣和紐幣,在上半年兌美元卻出現2~9%的跌幅,原因爲何呢?

■中日維持寬鬆,

澳紐升息空間有限

相對主要央行在過去一段時間維持升息的緊縮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和日本央行則反其道而行。其中,日銀爲了走出經濟倒退和通膨停滯的30年,自2016年一直維持負利率政策,在歐美大幅升息期間繼續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日圓兌大部分主要貨幣都明顯貶值,而同一時間日本也終於迎來超越3%的通膨率,經濟成長有望好轉。

而2023年上半年讓市場最爲意外的,莫過於去年預想的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中國經濟疫後大幅反彈等狀況,並沒有出現。相反地,中國在疫後經濟復甦困難重重,且與歐美不一樣,通膨出現不升反跌,最新的製造業PMI數據更跌破50榮枯線,服務業PMI也持續下滑,GDP經濟成長不符預期,人行因此在6月下調中期借貸便利利率(MLF)和常備借貸便利利率(SLF)兩大指標利率。在中美利差拉開下,人民幣也進一步跌向7.3區間。而目前看來人行也樂見人民幣偏弱,以期有利於往後的企業營利和經濟成長。

相對中日兩央行,澳洲和紐西蘭央行與歐美央行一致,仍在升息步伐中,但爲何澳紐兩國貨幣上半年卻跌幅不小呢?

就紐西蘭央行而言,該行先於歐美央行在疫情期間步入升息週期,早在2021年8月便開始升息,到了今年5月更進一步升息至5.5%,利率之高是各國央行之首,一連串升息幅度達到525個基點,本就遙遙領先。這也代表說,紐西蘭的升息空間所剩無幾,甚至可能是最快達到利率峰值的央行。

站在這角度看,不難解釋爲何市場對紐幣的期待在今年已不及美元、歐元、英鎊,畢竟利率已到峰值的話,利差在歐英美進一步升息下只會進一步收窄;同時,紐西蘭央行近期降息的可能性也在不斷提高,也可能成爲主要央行中首家降息的央行。

與紐國央行不一樣的是,澳洲央行與聯準會等主要央行的升息步伐相對一致,可是,也受到商品價格包括原油、鐵礦石下滑影響,澳央行早在3月便第一次暫停了升息,雖然其後兩次再升息,但最新的7月決議又再一次暫停升息。對市場而言,澳央行的升息節奏也表明離利率峰值不遠了,降息的可能性也在提高。

■中國大陸因素影響澳紐經濟

紐西蘭和澳洲央行降息可能性正在提高的原因,與中國大陸經濟因素不無關係。雖然疫情這幾年,澳紐減低了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依賴,但澳紐的出口、消費仍脫不了與中國大陸和亞洲的關係。2023年上半年最大的意外仍是中國大陸經濟陷入低增長,最新的通膨率更跌至0%,反映寬鬆貨幣政策對中國大陸經濟的提振效用仍有待體現,而這個經濟表現仍將持續影響澳紐經濟。

假設目前的利率或許已足夠支持澳紐控制通膨至2~3%的一貫目標,而經濟也因中國大陸和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而拖累,加上中國大陸又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爲了刺激經濟和出口,澳紐較高的利率將出現不少降息空間,如情況不佳,降息更有可能比市場和央行預期較早出現,屆時澳元和紐元或將進一步回落,恐令澳幣和紐幣兌美元在2023年持續下行。

根據紐央行5月時的預期,紐央行的降息將在2024年第三季出現,值得觀察的是,究竟這個降息時間會否提早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