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正在生產的礦山“邊開採、邊修復”,4項國標將於8月1日起施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土地損毀、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生態退化等諸多問題。

2024年5月15日,自然資源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佈會。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副司長盧麗華在發佈會上介紹,2024年4月底,《煤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金屬礦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石油天然氣項目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監測評價技術規範》正式發佈,並將於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這4項國家標準將規範煤礦、金屬礦、石油天然氣項目生產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以及生產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的監測評價工作。這是全國首批專門針對正在生產礦山生態修復的國家標準,對生產礦山“邊開採、邊修復”提出要求,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盧麗華表示,這4項國家標準充分體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理念,充分銜接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政管理要求,吸納國際先進理念,參考國內典型經驗做法,按照全過程治理修復要求,將生態修復鏈條由末端治理向源頭保護延伸,提出生產過程中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具體措施要求,推動“邊開採、邊修復”,扭轉“邊開採、邊破壞”,爲礦山企業科學開展復墾修復、提高治理效果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撐。

與此同時,這4項標準細化了礦產資源開採活動全過程不同階段的生態修復工作任務,突出強調了重要時間節點的生態修復階段目標和措施,爲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落實法律法規明確的監督管理職責,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督促礦山企業依法履行復墾修復義務提供了有力抓手和依據,保障實施精準、有效監管,提升政府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