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潮、擴廠熱 科技業掀搶人大戰

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臺灣科技大廠近年紛回臺擴廠,又遇上半導體大廠產能滿載計劃增產,加上經濟部喊出未來要在高雄成立半導體先進材料零組件園區,掛出保證不缺水、不缺電、更不會缺土地。不過,不少科技業者發現,實在好缺工,半導體業者反映,最缺的是產出製品的「直接人力」。

人工智慧(AI)、5G是近年來產業發展關注趨勢工業局調查發現,迎接新興技術及應用蓬勃發展,研發工程師將成最主要人才需求類型,其中跨域整合設計軟體研發、硬體研發、系統整合等,都是資通訊廠商職缺需求最主要項目

以5G爲例,工業局推估,業者因應聯網產品終端樣態持續增加,因應美中貿易戰,臺廠規劃陸續將產線遷回臺灣,估計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新增就業人力將增加,預估將新增專業人才1萬4,570人,同次調查也發現,有高達五成廠商認爲人才不足。

AI服務產業方面,工業局調查指出,有69%廠商認爲現在人才不足,且從2020年起逐步惡化,而中低階工程師、專案或產品經理,招募越是困難。

半導體業者反映,現在最缺「直接人力」,也就是直接生產出產品員工,例如無塵室的作業員,而不是像工程師、廠務財務法務等「間接人力」。有光電業者也抱怨,政府希望能回臺投資可帶動就業機會,希望是高薪職缺,但一個廠房內能有多少高薪員工,還是要先補足基層人力。

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臺灣房市熱、建案多,遇上臺商回臺建廠潮,在營造業確實出現缺工,未來建廠後、開始招募人才,再加上產業羣聚,一定會出現搶人大戰

學者直言,政府若沒有解決基層勞動力不足問題會因直接人力不足,導致生產線不能全開的窘境,已到檢討製造業外勞核配比例時機,把沒落產業讓出外勞核配比例。對此,勞動部官員透露,在總額不變情況下,確實可以通盤檢討各類製造業的外勞核配比例,挪移適當的配額新興產業,以補充人力方式讓產業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