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越南奉行竹子外交 地緣政治不選邊全力發展經濟

越南突然間先後迎來美中兩個大國的領導人到訪,成爲國際政治的重要角色,在地緣政治的上的正面關注程度是史無前例的。圖爲越南在南海柏礁上的駐軍。(圖/路透)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訪問了越南,顯示出對越南的高度重視,雙方並宣佈建立戰略伙伴關係。雖然如此,國際評論大多認爲這次中越峰會除了推動中越鐵路聯通與協助修建鐵路之外,並沒有什麼實質收穫。其實越南這些年來以「竹子外交」精神在地緣政治上推動等距外交,專注發展經濟,中國只要確認了越南不會在地緣政治上倒向美國陣營就已足夠,接着用經濟持續拉攏並建立合作共生的產業鏈,避免讓越南成爲美國在東南亞的馬前卒,就算得上是一場成功的元首外交。

習近平訪問越南所針對的當然是拜登的越南之行,越南的工商業發展始自於冷戰結束後的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港臺與外商鑑於珠三角人工與營運成本上升,逐漸將部份低階工廠移往越南,開啓了國際產業鏈進入越南的時代。這些年越南經濟成長活力十足,卻受限於基礎設施缺乏與政策制訂者缺乏經濟專業,整個經濟發展熱鬧有餘,實則腳步踉蹌,說不上有什麼拿得上臺面的成績。

習近平訪問鄰國越南鞏固雙方關係,確定越南不會走進美國陣營,是這場峰會最重要的目的。圖爲越南共黨總書記阮富仲迎接到訪的習近平。(圖/美聯社)

經過20多年的發展,越南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發揮活力,吸納了極大部份由珠三角移出的中低階產業,推動了前所未見的經濟榮景。雖然比起中國仍有極大差距,但越南的領導人顯然已十分滿意與自豪,美中領導人陸續到訪,日本也積極拉攏,無怪乎越共的13大上自我評價認爲「越南國家從未有過像現在這樣的基業、潛力、地位和國際聲譽」。

越南從殖民地時期開始便受盡幾個大國的剝削與操弄,這種歷史背景讓他們練就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的能耐,冷戰結束後更是奉行等距外交,逐漸把注意力轉向經濟與社會、民生。有些分析認爲習近平想要藉着與越南的「革命情感」來拉攏越南共同對抗美國,顯然是不太瞭解歷史上的中越關係。雖然中共曾難越戰時期幫助過北越,但越南統一後,兩國在1974年爆發過西沙海戰,1979年又發生中越邊境戰爭(中共稱爲「懲越戰爭」)。2008年中越雙方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卻又持續在南海島礁主權問題上發生磨擦,甚至在2019年越南還與俄羅斯在南海一處有主權爭議的海域合作開採石油,因此也引來中國的抗議。

在美方地緣政治攻勢下,中方對於與越南關係期待很高,既是同志又是兄弟,熱情的程度前所未見。圖爲中方人員在機場迎接習近平。(圖/中新社)

拜登這次訪問越南很明顯的是地緣政治因素,是美國重返亞洲與對中國政策的一部份,對中共而言,只要越南不像菲律賓一樣全面倒向美國,便已達到目的,畢竟要對越南施加經濟與政治影響力,中國還是比美國有更好的條件。從中越共同聲明來看,雙方將在經濟上進行合作,但政治上保持良好關係,卻未到可以成爲盟友的程度,這就是爲什麼雙方聯合聲明中會出現「中越命運共同體」與「越中共享未來共同體」兩個不同版本用語上的差異。這也就是越南近年來所奉行「竹子外交」的精神,即底盤(國家利益)穩固、枝幹(手段)柔軟而有韌性。

過去中越間來往不多,邊境上有大量的越南民工越境到中國打工,但現在情勢已發生逆轉。圖爲雲南省紅河州的河口縣,與越南老街省隔河相望。(圖/中新社)

從實質的中越關係來看,聯合聲明的重頭戲是雙方合作推動跨境鐵路聯通,並由中國協助建造鐵路,這對缺乏基礎設施的越南是極大的誘因。其次公報還談到能源供應鏈,由於電力缺乏長期以來是越南發展經濟的重大障礙,現在又有大量外企遷入,能源短缺問題將更加嚴重,這會影響外資企業投入的速度。雖然中國完全有能力協助其建造核電站,但雙方在吸引外資有競爭關係,中共給予的協助可能較爲有限。廣西與雲南曾將省內的電力賣到越南、緬甸、老撾,不過廣西已停供多年,這次將重啓廣西對越南供電。

另一個被媒體提到的重點是稀土礦。越南擁有全球第2大稀土礦藏量,對於抗衡中國的壟斷地位有極大作用,由於越南本身不具備精煉的能力,因此中國希望越南將礦石交給中國提煉,但是越南已明確表示將在國內加工後才外銷。

越南河內吉靈-河東線城市輕軌總長13公里,是「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由中國承建,爲河內的地標性交通設施。(圖/新華社)

媒體界還盛傳美國有意向越南租借金蘭灣做爲軍港,估計這也是媒體的猜測,可能性太低,雖然如此,中共也必須確認越南不會做這件讓中共如芒刺在背的舉動。

這兩年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受益於中美脫鉤,特別是美國大幅調整重要商品與具有戰略意義的供應鏈。但是,越南的經濟體量和工業規模還未發展起來,能源與產業供應鏈上也非常依賴中國。從這幾方面來說,中國對越南來說和美國一樣重要,因此,持續對美中外交保持等距,從兩個大國手中多獲取一些經濟發展的資源,纔是越南政府現階段最佳的選擇。